随州市2013年中考文化课考试说明
物理
一、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难易度
物理、化学和生物实行综合考试,全卷满分150分,其中物理部分满分7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实行试题和答题卡分开,试题供学生审题用,考生的解答由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填空题4题,共10分;作图题3题,共8分;实验探究题2题,共14分;计算题2题,共14分。
试题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三种试题的分值的比值为5:4:1。
试题总体难度系数约为0.65。
二、命题原则
命题以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全册为依据,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坚持“与高中教学有效衔接、兼顾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原则,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做到有利于教学,有利于选拔录取。
三、考试内容和考点水平要求
物理考点水平要求划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解、运用和独立操作,分别用A、B、C、D表示。其具体涵义如下:
知道:是指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能说出大意,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他们。
理解:是指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括“知道”的要求外,还要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运用:是考点水平的高层次要求。除包含“理解”的要求外,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
独立操作:能对对象进行测量,独立完成操作;能对仪器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对目标进行探究设计和实验。
物理考点知识及水平要求:
序号 考 查 内 容 水平要求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A
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A
3 声音的特征 B
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A
5 声的利用 A
6 光的传播 A
7 光的反射 B
8 平面镜成像 B
9 光的折射 B
10 光的色散 A
11 看不见的光 A
12 透镜 A
13 生活中的透镜 B
1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
15 眼睛和眼镜 A
16 显微镜和望远镜 A
17 温度计
A
18 熔化和凝固 B
19 汽化和液化 B
20 升华和凝华 B
21 电荷 A
22 电流和电路 A
23 串联和并联 B
24 电流的强弱 B
25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D
26 电压 B
27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D
28 电阻 B
29 变阻器 B
30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D
31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C
32 测小灯泡的电阻 D
33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B
34 电能 A
35 电功率 C
36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D
37 电与热 C
38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B
39 生活用电常识 A
40 磁现象 A
41 磁场 A
42 电生磁 B
43 电磁铁 B
44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A
45 电动机 A
46 磁生电 B
47 现代的顺风耳——电话 A
48 电磁波的海洋 A
49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A
50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A
51 宇宙和微观世界 A
52 质量 B
53 密度 C
54 测量物质的密度 D
55 密度与社会生活 B
56 运动的描述 A
57 运动的快慢 B
58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D
59 力 B
60 牛顿第一定律 B
61 二力平衡 B
62 弹力、弹簧测力计 B
63 重力 B
64 摩擦力 B
65 杠杆 B
66 其他简单机械 A
67 压强 C
68 液体压强 B
69 大气压强 B
70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
71 浮力 B
72 浮力的应用 C
73 功 B
74 机械效率 B
75 动能和势能 A
76 机械能及其转化 B
77 分子的热运动 B
78 内能 A
79 比热容 B
80 热机 A
81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B
82 能源家族 A
83 核能 A
84 太阳能 A
85 能源革命 A
8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