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操作细则》的通知
各初中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4]506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教法[2014]1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操作细则》,请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1、市教育局将召开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工作专题会议(时间另行通知),具体部署和落实体育中考各项工作,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做到《关于体育中考的温馨告示》人手一份,做好宣传、辅导工作。
2、各学校要做好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让他们熟悉、了解体育考试的政策和要求,同时市教育局将对考试裁判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二、报名时间、地点。
1、时间:2015年3月23日至3月25日(同时接受社会考生报名)
2、地点:市教育局行政办公楼一楼 联系电话:2813259
三、报名要求
1、学校统一组织报名,认真准确填写《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报名表》(附件2,初二年级套用此表)、《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免考缓考申请表》(《方案》中附件1)、《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免试学生统计表》(附件3)。
2、参加考试学生相片要求:
提交考试学生电子版照片(近期一寸免冠白底照片),照片文件名统一为:准考证号.jpg (准考证号按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供给各校的号段编排,中考文化课考试、体育考试及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相同。2016年准考证号提前发放给初二年级)。电子版照片标准化设置:宽度:150像素,高度:210像素;电子版一寸照片文件大小:保证50KB左右。
3、报名前学校要组织对学生进行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在报名表相关栏目内如实填写,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学校公章。学生报名时要如实填写《健康证明》(《方案》中附件2)交体育中考报名处备查。
4、社会考生直接到市教育局报名(复读生在复读学校报名)。
5、报名时,各校要将体育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人员职责分工情况,以及相关表格报市教育局体育考试报名处。报名表及照片电子文档发送到:市区学校xxtyys@163.com;铜陵县学校:1278480358@qq.com.
6、各学校报名时要根据《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学校代码》(附件1)所给定的学校代码及要求编号。
四、测试时间、地点
1、时间:2015年4月14日~4月28日。考试顺序是市区初三、铜陵县初三、市区初二、铜陵县初二(各学校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报名情况确定,社会考生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市中职中心。
3、各学校考前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考试专项培训,明确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考试时校领导和班主任必须持证带队送考。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地参加测试。
五、考试流程
考生凭准考证在送考教师的带领下进入中职中心大门→在分组牌附近等待班主任发放考试卡(IC卡)→考生核实卡贴上的考试项目、姓名等信息是否相符→保管好自己的IC卡和卡贴,在分组牌后耐心等待→引导员引领考生通过检录处进入测试场地(考试过程要听从引导员的安排,不要离开本组)→最后一项长跑(800米或1000米)测试结束后,终点处稍作休息→到出口处等待打印成绩并在成绩栏后确认签字→离开考场。
六、成绩查询
考生在出口处对自己的成绩确认签字时如有疑问,暂时不要签字,向成绩查询处工作人员提出查询请求。查询时除长跑可以调用终点录像确认成绩以外,其他项目成绩以测试主机记录为准。长跑成绩查询需等到单元测试结束,最终成绩以录像查询为准(录像查询时由送考校领导、班主任、考生三人同时在场进行),无误后再在成绩单上确认签字。测试当天以后的成绩查询则以签字表成绩为准。
附件:
1、《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学校代码》
2、《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报名表》
3、《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免试学生统计表》
4、考生学校送考人员职责
5、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职责
铜陵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5年3月5日
附件1:
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学校代码
序号 |
学 校 |
初三年级准考证号段 |
初二年级准考证号段 |
1 |
市二中 |
0001-0366 |
0001-0328 |
2 |
市四中 |
0367-1124 |
0329-1053 |
3 |
市五中 |
4511-4682 |
4361-4523 |
4 |
市六中 |
4683-4760 |
4524-4599 |
5 |
市七中 |
1125-1377 |
1054-1274 |
6 |
市八中 |
4401-4505 |
4276-4352 |
7 |
市九中 |
1378-1461 |
1275-1368 |
8 |
市十中 |
1462-2337 |
1369-2168 |
9 |
市十一中 |
4796-4967 |
4631-4781 |
10 |
市十二中 |
2338-2947 |
2169-2731 |
11 |
市十五中 |
2948-3807 |
2732-3461 |
12 |
市十六中 |
4391-4400 |
4271-4275 |
13 |
市十七中 |
无 |
3462-3587 |
14 |
市十八中 |
4761-4795 |
4600-4630 |
15 |
市十九中 |
4968-5061 |
4782-4888 |
16 |
市二十中 |
4299-4361 |
4070-4145 |
17 |
市二十一中 |
3808-3968 |
3588-3742 |
18 |
三二一队学校 |
5062-5119 |
4889-4941 |
19 |
铜都双语学校 |
3969-4188 |
3743-3942 |
20 |
外国语学校 |
4189-4268 |
3943-4022 |
21 |
英才学校 |
4269-4298 |
4023-4069 |
22 |
社会考生 |
先领号后报名 |
无 |
注:1、各校准考证号应届生排在前面,历届生排在后面;体育考试免考学生不能漏报。
2、准考证号码为12位,须用半角输入;初三前八位均为15307010,初二前八位为16307010,后四位为下发的流水号。
3、社会考生先到考试院领取准考证号后再到体育考试报名处报名。铜陵县考生准考证号段由县招办统一发放。
4、初二年级号段从起始号按参考人数依次发放,余下作2016年中考使用。
附件2:
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报名表
学校(盖章): 联络人: 手机号码
准考证号 |
考生姓名 |
性别 |
学校名称 |
班级 |
必考项 |
选考项1 |
选考项2 |
体检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1.考试项目的规范填写: “1000米跑”、“800米跑”、 “实心球”、“篮球运球”、“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
2.免考生不填考试项目,其余栏目均要填写。“体检情况”栏填写“免考”字样,各班级免考生信息集中放在学校报名总表最后;
3. 报名表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表制;12位准考证号须用半角输入;
4. 体检由各校自行负责,填写“正常”或“免考”。
5.初二、初三年级分表填报。初二年级将表头“初中毕业升学”改为“初二年级”
附件3:
2015年铜陵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免考缓考学生统计表
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申请免考缓考原因 |
申请考试分值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校长签名:
注:此表一式二份,一份学校存档,一份报市教育局备案。
申请缓考考生在“申请考试分数”栏填写“缓考”。
附件4:
考生学校送考人员职责
一、熟悉交通路线和考区环境,带领考生按规定时间到达考点。
二、考前必须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带领考生学习考试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杜绝考生隐瞒病情参加考试,以免发生意外。
四、教育考生正确对待考试,关心考生生活,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
五、有序组织考生往返考点和学校,保障途中的交通安全,防止物品丢失和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六、考生进入考场后,在指定地点休息,不得在考场周围逗留、喧哗。
七、协助考点做好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附件5:
裁判员、工作人员职责
一、严格履行岗位操作规程,做到公正、公平,认真、准确。
二、严守工作岗位不串岗,工作期间不闲聊,对待考生耐心、细致。
三、有疑问时主动汇报,不得擅做主张。
四、直系亲属参加考试的当天应主动回避。
五、工作期间不使用通讯工具。
六、提前到达考点,布置场地并检查设备能否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