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对象:高职专科毕业生
考试科目:会计学综合(含《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对象
第三节 会计的学科分支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第四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基础
第五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本章要求掌握会计的含义与特点、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熟悉会计学的主要学科分支,对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深刻理解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能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加以熟练运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
第二节 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等式
第四节 会计事项及其种类
本章要求熟悉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深刻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概念,并能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加以熟练运用,掌握会计事项的概念、分类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第一节 设置账户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本章要求熟悉会计科目的分类,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复式记账的原理,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规则、账户结构及试算平衡,并能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加以熟练运用,掌握设置总账和明细账的意义,理解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关系,了解平行登记的原理。
第四章 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第一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投资业务的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七节 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第八节 登记账户和试算平衡
第九节 期末账项调整
本章要求熟练掌握各业务环节的会计核算,掌握登账技术和试算平衡的应用,深刻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原理,熟练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意义和会计核算。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三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本章重点掌握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定义和种类,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要求。
第六章 账户分类
第一节 账户分类的意义与原则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四节 账户按其他标志的分类
本章重点掌握账户分类的意义,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以及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第三节 会计账簿启用与登记
第四节 记账程序、对账和结账
本章要求了解账簿设置的意义,掌握账簿的种类,熟悉账簿的登记规则,掌握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的关系,掌握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的平行登记,了解账簿启用与登记的基本规则,掌握记账程序、对账目的和结账过程,重点掌握结账环节。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与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核算。
第九章 财务报表的列报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三大报表的结构和相关报表项目的填制要求。
第十章 会计核算程序
第一节 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与种类
第二节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第六节 电算化会计核算程序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了解不同会计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概述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第三节 会计机构
第四节 会计职业
第五节 会计人员
第六节 会计档案
本章要求了解会计机构组织、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
第一节 会计规范的意义与构成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会计准则
第四节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会计规范的体系结构和会计准则的构成。
第二部分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目标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第三节 财务报表的要素
第四节 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本章要求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的基本涵义,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确认计量的基本要求、基本会计前提、会计要素。
第二章 财务会计规范体系
第一节 会计核算规范体系
第二节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三节 会计规范的国际化程序
本章要求掌握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基本构成,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以及国际化程序。
第三章 金融资产
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
第二节 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
第三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四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五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本章要求掌握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初始计量、持有收益的确认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处置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转换及处置
本章要求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及会计处理方法。
第五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第二节 存货初始计量
第三节 存货的后续计量
本章要求理解正确从事存货会计的重要性,理解存货认定的标准,掌握存货盘存方法及适用性,掌握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存货单位成本确定方法,如个别认定法、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第六章 固定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第五节 固定资产清查和处置
第六节 投资性房地产
掌握各种方式下取得固定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认识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了解影响折旧的因素,掌握各种折旧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企业资产计价,收益等产生的影响;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
第七章 无形资产和商誉
第一节 无形资产概述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五节 商誉
本章要求掌握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成本的确定、成本的摊销核算方法;掌握对商誉的不同摊销方法及其对资产计价、收益确定的影响;理解研究开发成本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
第八章 资产减值
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 金融资产减值
第三节 存货减值
第四节 长期资产减值
第五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
第六节 商誉减值
本章要求掌握资产减值的基本原理,理解资产组及其减值的特别规定,了解不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九章 应付及应交款项
第一节 应付款项
第二节 应交税费
第三节 职工薪酬
本章要求掌握应付以及应交款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掌握应交税费、职工薪酬核算内容。
第十章 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
第一节 银行借款
第二节 应付债券
第三次 借款费用
第四次 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五节 短期融资券
本章要求掌握银行借款和应付债券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了解可转换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具体规定。
第十一章 预计负债
第一节 或有事项
第二节 预计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本章要求掌握对或有负债的认定及核算方法。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投入资本
第二节 投入资本的变动
第三节 留存收益
本章要求掌握所有者权益的不同表现形式,掌握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及方法;掌握留存收益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
第十三章 收入和费用
第一节 收入概述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
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
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第五节 建造合同收入
第六节 费用与成本
本章要求掌握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针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收入的不同收入类型,掌握不同的收入确认原则,掌握长期合同工程收入确认的完工百分比法。
第十四章 利润
第一节 利润计算
第二节 所得税
第三节 每股收益
第四节 利润分配
本章要求掌握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过程、所得税会计处理,理解每股收益和利润分配的基本内容。
第十五章 财务报表列报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财务报表附注
本章要求掌握财务报表体系的构成,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特点,掌握各种格式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理解报表附注的各项内容。
第十六章 会计调整
第一节 会计调整概述
第二节 会计政策变更
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四节 前期差错更正
本章要求掌握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基本内容,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参考教材:
1、《会计学原理》(第二版),邵瑞庆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7月
2、《中级财务会计学》,张维宾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7月
注1:以上教材均为上海“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和上海市会计学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注2:也可选用其他类似的《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应注意选用2007年以后出版的体现2006年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精神的相关教材
考试说明:
试卷以《上海海事大学“会计学”专业专升本“会计学综合”复习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命题,旨在检验考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程度,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覆盖《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卷面总分为150分,其中:会计学原理部分约占50%,中级财务会计学部分约占50%。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可使用普通函数型计算器。
试题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个等级所占比重约为15%、40%、30%、15%。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如下:识记约占15%,领会约占25%,简单应用约占40%,综合应用约占20%。试卷中的题型可以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业务计算题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