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黄亮生 应试痕迹过于明显
黄亮生(福建省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今年作文题的问题,出在“审题障碍”上。
作文提供的材料本身阅读理解有难度,制约了写作,因此让人看上去觉得似乎没写好。整体来说还是优秀的,遗憾的是,作者写起来无法恣意纵横,人工痕迹明显,缺少辨证思维,对问题的阐述不够深刻。
有几篇是“三段论式”,除了开头和结尾外,文章主体由两三个事例构成,逐个事例进行分析,结构清晰,这是一种“教”出来的作文训练模式。
如果作文题适合自己发挥的,他们会写得洋洋洒洒,让人看起来的感觉就很流畅。今年考生觉得作文题不好写,无法纵横捭阖、顺手拈来,只好套用训练模式。如《偶然?必然!》中“君知否”、“君可知”,列举了王家卫、摩尔森以及梵高、童非、周杰伦等事例,就是典型的训练模式,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另外,《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用了赫本和几米为例,最后加一段点评,套用的仍是模式。
但要肯定的是,今年的作文题是一种转变,代表了高考作文发展的方向将走向更深入的理性思考。相比国外中学生,中国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小儿科,不成熟,作文停留在平面的感性层面。如果说往年的作文题比较幼稚,那么今年的作文题开始成熟,是高中生应该具有的作文思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