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两 道大题,共 8 页。 2.卷面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013年12月2日1时48分(北京时间), 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飞越在甲地(0°,178°E)上空时,火箭和探测器实现成功分离。据此回答1~2题。
1. 器箭分离时,
A.“嫦娥三号”探测器飞越在亚洲上空 B. 甲地的区时为2日5时48分
C. 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D. 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2.图1中能反映此日后20天时全球昼夜长短
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2)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5.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3)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6-8题。
6. 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7.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
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D.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8. 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
图4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
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9~11题。
9.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
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11. 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40和6:20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12~13题。
12. 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3.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图5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 B.2:40
C.14:20 D.3:20
15.此日丁点的昼长与乙点的昼长相比
A.短4小时 B.长4小时
C.短2小时 D.长2小时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又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6~17题。
16.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17.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每年10月4日至10日为世界空间周,2013年的主题是“探索火星、发现地球”。目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据此回答18~20题。
18. 空间站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和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计算机技术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全球定位系统
19. 与火星环境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
A. 距太阳远,温度适宜B. 质量适中,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
C. 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D. 公转轨道不相交,运行环境安全
20. 在世界空间周期间[]
A. 北京的昼渐短、夜渐长B. 海口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小
C. 悉尼日出时间越来越晚D. 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接近尾声
全球变暖以后,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夏季有向北移动的趋势,直接影响了雨带的推移。据此,回答第21题。
21. 2013年副热带高压带总体表现为面积偏大、位置偏北,导致
A.长江流域持续低温 B.东北洪涝灾害严重 C.南方降水明显增多 D.华北春旱灾情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