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削弱中央集权 D.推行分封制
62.俄国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十月革命具有必要性
B.二月革命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C.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63.为了缓和欧洲帝国主义造成的殖民地的反西方情绪,美国常常督促其欧洲盟国实行非殖民化的政策;而欧洲盟国则认为,华盛顿不仅未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居心叵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B.美苏之间的矛盾
C.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 D.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
64.商鞅认为,耕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诗”“书”不利于人们专心耕战,必须严加禁止。据此可知他
A.提倡“罢黜百家” B.反对儒家说教
C.倡导“无为而治” D.主张“重农”
65.海关报告说:“大战爆发不久,中国的进口来源就被切断。有些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厂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欧美市场于1919年年中开放,结果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都十分紧迫。中国向国外大量出口,获利甚厚。”由此可知
A.“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民国政府没有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当时中国已摆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出现短暂繁荣
66.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危机迫使各国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B.当时各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
D.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
67.1920年代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可能见到的场景有
A.一堆人围着黑白电视机观看节目 B.戏院门口的电影广告吸引民众驻足观看
C.中山装、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 D.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68.1962年,安徽一位基层干部给中央上书说:“责任田的办法是农民的一个创举,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尽管有人责难它‘糟了’、‘错了’,然而广大农民群众总认为是‘好了’、‘对了’。”由此可知
A.该干部否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该干部认为责任田有利于农业生产
C.当时局部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广
6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 B.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 D.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提出了
A.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2014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A D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B D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D A B A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D D C B D A B C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C B C A A B A C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D B B D D A D A A D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AC AC BD AD AD BD BC CD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