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第21期] 党委宣传部、招生办公室编
考试直击:校友、师生微博送祝福
2013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工作开展以来,校友、教师、在校生纷纷以微博的方式,传达了对母校的祝福和对考生们的鼓励与希望。其中,有活跃在银幕前的一线电影工作者,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考学经验;也有在校校友,谈到自己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以来的种种收获;与此同时,老一辈校友们也分享了很多关于电影学院的美好回忆。感谢师生、校友们对考生的关怀,也希望考生考试顺利,能够以北京电影学院优秀校友为榜样,继续坚持自己的电影梦想,激励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最终圆梦北影!
@陶经微博(录音系校友):这是个能出许多奇迹的学校;这也是个能获得荣耀和悲情的学校;这更是个使你未来能留下灿烂诉说的殿堂。考生们努力!向你们陪考的家长致敬!
@姚晨(表演学院校友):我们那届考试有道题叫“冲破封锁线”,大家都趴倒在地,匍匐前进。一男孩却爬上桌子,掏出白手绢挥舞,嘴里喊着:别开枪,我投降!老师笑成一片,我们也羡慕他的聪明。后来,他没考上。上学后才明白,那道题考的只是形体,不是反应。引人注意是好的,但理解题目真正意图更重要呢。
@江海洋导演(导演系校友):【表演】凡是在生活中很会演戏的人,一般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演员,因为,他(她)缺失表演最基本的要素:真诚。梅丽尔.斯特里普说:“我是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欢乐,痛苦,忧愁,烦恼……都到所演的角色里去体验,去感受——在生活中,我从来也不需要心理医生”——她活在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里。
@王黎光(电影学院教授):“艺考”来了,年复一年。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尊严不是大学本身的尊严,而是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一个不懂得自尊的大学,必然会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而没有严谨科学精神的大学,发展道路上就一定会充满曲折。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目的不在于是否能踏进西土城路四号,而是走进学无止境的电影艺术。
如果时空轮回,陈坤和黄渤同时出现在考场,以目前的审美习惯来录取表演学生的话,黄渤进不了三试。假想归假想,事实是黄渤成就了,本色的憨厚、松弛的表演、塑造的能力等等。帅哥靓女好挖掘,考的是考官的视力;内涵潜质难发现,考的是考官的眼光。
@苒苒老师(表演学院教授):艺考即将来临,建议考表演的做好两手准备(必竟考的人太多)这样先把心态放平稳。二,考试时无须化妆,不刻意做作的装束,随意。三,朗诵时尽量把自己要讲的故事表达清楚,让听者爱听。四,小品一定听清老师出的题,表演时不必想很多,但必须相信情境,对手,生活中你遇此事会怎么做就怎么做。
@杨紫(表演学院在校生):又是一年艺考。2010年,我也背着包在这个门口等待排队叫号,虽然短短几分钟但是紧张的心情和兴奋的感觉直到现在还不能忘却,如今我已大三了,已成为别的师姐,但当年那个充满希望的日子永远忘不了。其实梦想离你很近。希望师弟师妹们把握好机会奔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加油!
@韩志君(文学系校友):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北京电影学院像一张火柴皮,而有才华的青年则像火柴。在校外,东划一下,西划一下,少数划着了,多数磨禿了。但进了北电,只要热爱,只要用心,轻轻一划就可能燃烧!"这是我对母校最真切的感受,那里浓烈的艺术氛围令我怀念!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除了老师教、片场学,同学之间的交流、切磋和相互激励也非常重要。饭厅、走廊、宿舍,处处都像艺术沙龙。在那样的氛围中,电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几年过后,你还是你,但你已不是原来的你了。【我在电影学院的最后一课】“无羁!”——王迪教授走进教室,就转过身写下这两个大字,几乎挤满了整个黑板。先生是资深学者、教授、剧作家,早年在莫斯科留学。他久久地凝视着行将离校的我们,表情和声音都充满眷恋,徐徐地说:“记住,艺术家在创作上应当无羁!”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郑洞天老师经常中午端着个大搪瓷饭碗到我们宿舍边吃饭边聊文学和电影。那时他早已拍出<邻居>、<鸳鸯楼>等名片,是国内知名导演。这种从聊天中潜移黙化获得的知识和影响,使我也获益良多!
@导演朗辰(表演学院校友):又到了艺考的季节,想起当年的自己。考表演系,没别的招儿,惟情真意切,惟坦露个性,把胸膛打开来给人看(这句话是马精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的。)
@演员庄庆宁(表演学院校友):#北电艺考#真诚,是表演最基本的要素。报考表演学院的同学要切记。真诚比技巧重要,这也是主考老师首要考察的一个方面。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会:#直击艺考之研究生会祝福#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期待你的到来,祝考生们好运,取得好成绩,将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
@导演程亮(导演系校友):在我理解,艺考就是一帮有意思的人去识别另一帮有意思的人,然后把他们扔在一个尽量与社会气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至于将来长成什么样,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关键是,招生的最好是真正有意思的人,这样他们才能找到和他们一样有意思的。
@导演乔乔JOJO(电影学系校友):电影是门手艺活。学电影之前,最好是一张白纸,但万万不能没有艺术感觉。学电影,最好到@北京电影学院,因为这个亚洲唯一、世界第三的电影艺术院校将是你的电影梦、中国梦、世界梦开始的地方。@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向整个世界敞开着。如果你有电影梦,那就去做一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吧!
@温桂钰(表演学院校友):考表演系的学弟学妹们,作为过来的师姐,告诉你们我们所学习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演需要真实、自然、细腻是其精髓。在应对小品考题的时候,不要紧张,想好自己的规定情境,自然地表现。祝福你们能顺利过关。
@失眠赵大文(电影学系校友):看到很多校友前辈发的都是祝福考试的话,我想说点考上乃至毕业后的事。@北京电影学院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却并不见得就是能实现梦想的地方。事实上多数学生刚毕业时做的都是平凡且与电影没太大关系的工作。希望有志电影艺术的考生们在毕业后即使从事着相对普通的工作,也能坚持当初的梦想。
@赵之的微博(电影学系校友):学院艺考的标语从刚开始的“梦开始的地方”到“电影工作者的摇篮”,再到今年的“中国梦,世界梦,从这里开始”。报名也从曾经站在严寒中瑟瑟发抖的我们,到现在考生坐在温暖的标放,说明@北京电影学院正在向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大步迈进,衷心的祝愿母校越来越好,祝愿考生们取得理想的成绩!
@陈相宇CXY(管理系校友):毕业之后,格外的怀念在母校的时光。中国梦,世界梦。只要你足够爱电影,足够爱学电影,电影学院一定会为你圆梦!考电影学院很难,但一辈子爱电影,一辈子投身于电影事业更难。祝愿有梦想的人把握住圆梦的机会,为中国电影事业助力!
@因思想而美丽(表演学院校友):十年前我怀揣着梦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很幸运的成为了她的学生。在这里,我们流过汗水和泪水,体验了酸甜苦辣的“真实”生活,慢慢去体悟和感受生命的旅程,我想这是别的专业无法给予生命的激情!十年后,我已是表演系的研究生,看着这批怀揣梦想的孩子们,激情一直延续。
@歆雨-徐(表演学院校友):又是一年艺考时有人欢笑有人愁,希望身边所有參加北影艺术的宝贝们,都过!都过!只要努力过用心对待它,不管结果怎样都是值得的!好想快快开学,好想大家族里的家人们,好想〜〜北京电影学院,梦开始的地方。
@冯放(美术系校友):梦想开始的地方——北京电影学院。祝同学们梦想成真。#北影艺考#
@董大可ddk(动画学院校友):动画学院的考生们加油!用画笔展示你最全面的基本功与对动画的热爱!发挥想象力把握好命题创作,展现出非凡的你!相信录取通知书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导演朗辰(表演学院校友):又到了艺考的季节,想起当年的自己。考表演系,没别的招儿,惟情真意切,惟坦露个性,把胸膛打开来给人看(这句话是马精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的。)
@玛洁阿米(导演系校友):我考北电纯属误打误撞,大本并非电影专业的我,跟拍了一个电视剧后,萌发了考北电的想法,打了个包就跑到北京来了,住在蓟门桥的地下室,相信很多母校考生都在那住过,站在学校神秘神圣的大门口,我对自己说,这是梦开始的地方,同时做好一年备考的时间,没想到因当年学校想招收校外血统当年就进了研究生院。,还记得上课的时候齐世龙老师和谢飞老师都喜欢提问我:哲学,你说说?我大本是学哲学的,所以,哲学就成了我的外号。开学的第一天,我拿着行李再次站在学校门口,轻轻地说:梦真的开始了。第一学期放寒假,我打好了行李打算回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急招场记,于是这个寒假成了第一次正式实践课,拿了一万八千元酬金,学到了很多东西,2000年的一万八千元是个不小的数目哦。那时候的北京影视圈还没有那么多人,几乎每年放假都会接到活儿,从场记到副导演,到执行导演,编剧,参加了《宝莲灯》、《特殊任务》、《后来》等等的拍摄。经历了很多戏里戏外的故事。交到很多朋友,历年的酬金被我买了房子,很早就结束了北漂的生涯。北京和电影学院给了我想要的一切,是我现实和梦中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想告诉各位同学,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圈里人,就没勇气信心了,也许你就是那个电影学院想要吸收的新鲜血液。童鞋们,看到那金色大门了吗?这里有梦,快到梦里来。
@杨莱莱-杨曼俪(导演系校友):当年考试完全没有准备,管理系在综合素质和艺术感觉上对考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日常积累更重要啊!
----------------------------------------------------------------------------------------------------------------
文图编辑:陆花 周长松 艾璐璐 李申
图片摄影:大学生电视台
报:学院领导
发:各院系、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