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学院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武汉纺织工学院服装系),二十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了2000多名本专科学生。服装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服装艺术设计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是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成为全国十大知名服装学院,至2011年已连续十二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榜上名列第一。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服装设计大赛获得奖项130多项,截至2011年来,我校学生已先后走出三十余位国家级金奖得主,尤其是2008年以来走出了11位全国服装设计及表演类冠军,学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其中,2008年5月,纪超同学获时尚长宁杯中国十大知名服装院校邀请赛金奖,同年获中国武汉国际服装(院校)设计大奖赛金奖、市长特别奖。2008年李辉、林森同学获中华杯童装大赛金奖。2010年胡婷婷同学荣获我爱新唐装设计大赛金奖。服装表演类专业走出1位世界季军,4位全国冠军。2009年,钟阳阳同学获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2010年庞盼盼同学荣获第37届世界旅游小组大赛世界最佳人气奖,中国赛区总冠军;张恩同学获2010年中国时尚内衣模特大赛全国总冠军;张莹同学获2010中国新塘国际牛仔形象大使大赛全国总冠军。尤其是袁思怡同学作为国际小姐中国赛区总冠军在全球70位竞争对手中,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人文素养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小姐总决赛季军,创该赛事中国选手最好成绩,为中国挣得了荣誉。武汉纺织大学也获得“美丽梦工厂”的美誉。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09年服装学院“T度康健创新团队”在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力挫群雄获得金奖,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1年汉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废旧牛仔循环再利用研究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二等奖,同时废旧牛仔循环再利用研究项目组获2011年英国文化处和多家环保团体联合颁发的绿色大使银奖,2011年我院代表队在2011北京时尚论坛大学生辩论会力挫群雄斩获桂冠。学院与近三十多家著名服装企业签订了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了校外实践场所。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每年来自海内外近四十余场的服装专家的学术讲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开阔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饱满的学习热情,每年一度的“时装周·时尚文化节”和服饰论坛更已成为
武汉纺织大学亮丽的风景线与校园文化品牌,“美在纺大”的美名逐渐传播开来并在服装行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迄今为止,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92级学生黄皆明同学作为乔丹的设计总监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十佳设计师;93级学生王鸿鹰在2000年、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2003年10月代表中国青年设计师赴法国“中国文化年”举办个人时装专场发布会,2010作为中国新锐设计师再度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时装周,为母校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目前,服装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6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精良。在本科教育中,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与表演和广告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方向。服装学院现有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美学等三个硕士点。
服装学科的优势学科领域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建成了服装数字化研究中心,其中包括:服装CAD/CAM三维测量系统、数码印花系统、单裁单量系统。实验室面积近5000多平方米。此外,还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近几年来,服装学院对外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国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聘请了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博士维克多教授为“楚天学者”服装专业特聘教授,维克多教授为我院服装专业、学科的发展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服装学院又新增设“楚天学者”岗位,聘请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Ann Marie Fiore教授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带领团队开展服装品牌和网络营销等方向研究。在“大服装”理念的指引下,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正在向着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服装院校的目标前进。
服装学院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
服装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服装艺术设计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是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努力,服装学院已成为全国十大服装学院。学院设立卓越班,大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依托服装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实施“3+1”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卓越服装设计师、美丽天使精英模特和艺工贸结合服装工程师三足鼎立的“大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批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置有三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服装与表演方向、广告设计与表演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方向介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服装材料,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开发,成为具有一定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画技法、服装色彩学、服饰图案、平面构成、服装设计学、服饰配件设计、针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业制版与推版、服装材料及面料设计、形象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等。
服装与表演方向:
方向介绍:我校是全国创办服装与表演专业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中南地区培养高级模特人才的摇篮。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创造力,掌握产品经营、销售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成衣制作、表演艺术以及服装营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形体训练、服装表演、表演编导、舞蹈音乐基础、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学、服装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
广告设计与表演方向:
方向介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广告学理论与现代传媒制作手段,又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广告策划及服装模特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广告及表演艺术人才。毕业后能在新闻媒体、传播机构、广告、时装企事业单位从事模特、时装广告创意策划、设计、经营与管理或相关的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形体训练、舞蹈音乐基础、表演技巧、表演编导、形象设计、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经营与管理、电脑图文设计、平面设计等。
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建于1982年,是湖北省高校中最早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之一。学校的综合学科背景为本专业的艺术设计理念、现代科技思维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学科交叉与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艺术与设计学院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已逐渐建构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观念,办学特色和教学体系,拥有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全国建立起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品牌形象。
艺术设计学院以当代艺术与设计思维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重视学科厚基础,重视学科交叉,注重八个结合:即设计教育与艺术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思维结合,设计教育与中国人文精神结合,设计教育与学科厚基础结合,设计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设计教育与科技结合,设计教育与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能力结合。努力构建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特色。其主持的全国教育项目《创意产业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博士10人。外聘国内外著名教授“特聘教授”7人。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2人,“阳光学者”2人。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知名高校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建立有每年互派教师和学生相互教学与研究项目。学院在校本科生约1600人,在校研究生120人。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设置有二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包括八个专业方向:染织纤维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产品设计、信息设计、展示设计。其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设计艺术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学科。
具有艺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注重对学生全面人品人格、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特色培养,学生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创新能力强,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大展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多次在社会、企业的实际投标中夺标。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历届毕业生活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生代。学生方军同学的标志设计作品在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竞标中一举夺得标王,为国家创汇3亿美元;在中国(武汉)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大赛评比中,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设计院校和各大设计公司选送的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获得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2名;在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评比活动中,艺术与设计学院荣获银奖1名、铜奖1名;在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大展中,该院多次获得设计类金奖;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斩获一金一银三铜;在中国首届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杨静的作品《SOHO空间》荣获居住空间类最佳设计表现铜奖;在第在“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陈芳同学的作品《民族情》获得最佳结构奖等,为学校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争得了荣誉。学院曾获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最佳组织奖”、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最佳组织奖、2011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最佳组织奖”,并多次获得由省教育厅、文化厅颁发的“最佳组织奖”
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
本专业崇尚“大设计”、“大基础”、“跨设计”的综合设计思维和理念,注重设计与艺术、设计与基础、设计与工程、设计与科技、设计与中国文化、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突出当代设计“传承、应用、创新”艺术与设计功能。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艺术与设计教育观。以应对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专业还设置有五个专业方向:染织纤维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等。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染织纤维艺术设计方向:
方向介绍:本专业培养从事服装面料设计、装饰面料设计、纤维艺术、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综合性艺术设计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画、三大构成、设计基础、纤维艺术、装饰艺术、印花设计、图形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
装潢艺术设计方向:
方向介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艺术修养和艺术设计创意能力,除系统掌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视觉设计等本行业前沿技术与手段。
主要课程:中国画、三大构成、装饰图案、装饰色彩、装饰雕塑、商业摄影、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图形设计、展示设计、版式设计、装帧、印刷及动画、视频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方向介绍: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存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学科,它所涵盖的系统较多,外部公共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的子系统,其专业内容包括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商业设施设计等大项。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人居环境设计概论、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三维空间效果表现技法、AutoCAD、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水景设计、广场设计、室内设计等。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方向介绍:本专业培养既具有严谨而扎实的绘画基本造型功力和公共艺术设计能力、又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高素质、高品质、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市景观雕塑设计、装饰绘画、室内外壁画设计以及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等设计工作。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中国画、装饰壁画、装饰雕塑、园艺、景观艺术设计、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陶瓷艺术、广告艺术设计、综合媒材艺术创作等。
艺术品投资与鉴赏方向:
方向介绍:本专业学习的宗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造就既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又具备系统、先进的艺术品收藏与管理知识的本科人才。力图培养从事艺术批评、绘画艺术创作、展会策划的艺术工作者;艺术品和古玩的收藏者、经营者、从业者与相关行业的经营者或从业者;各类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文博人员;有关艺术品和古玩的研究机构、国家相关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文物类报刊杂志社、收藏类图书公司、文物类影视媒体部门的工作人员;大中专学校的艺术类教学人员等本科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传统图案与工艺、陶瓷工艺、计算机图形图像、三大构成、平面设计、艺术产业相关政策与法律、考古知识简介、中外艺术品市场、中国传统文学欣赏、会展管理、画廊经营与管理、书画装裱与修复、中国书画、当代油画理论与技法、中外历代雕塑与建筑及壁画艺术风格鉴赏、中国青铜器艺术、明清家具赏析与鉴定、高古瓷器赏析与鉴定、明清与近现代瓷器欣赏与鉴定、杂件与玉器赏析与鉴定、中国书画印的欣赏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