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市招生办主任吴强表示,“高分优先投档线”的确对大部分分数较高、志愿填报合理的考生起到“保护”作用,“但不是说凡是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的考生就一定能被所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
对于这一年年都出现却难以解释清楚的“家长困惑”,吴强生动地用“两条投档线”做比喻,以实例来说明高分优先投档线的作用。“以提前批为例,高分投档线为690分,即相当于在提前批有‘690分’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两条投档线。”他说,假设广州市招考办对广铁一中进行投档,将先会在690分以上进行第一次志愿优先投档;如果690分以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报考广铁一中的学生数仍未达到该校计划数,那么广州市招考办就会对该校进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至“690分”之间的考生进行第二次志愿优先投档。
第二志愿能否录取
要看该校第一志愿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考到691分,第一志愿填的是A校但未达该校分数线而未被录取,这个时候,高分优先投档线就发挥了其对高分考生的‘保护’作用。”吴强进一步解释,“这名考生第二志愿填报的B学校,如果在690分以上第一志愿未满档,只要该校在第二志愿上按成绩从高至低录到该考生时仍未满额,这名考生就能被录入B学校。”
如果考生非第一志愿的学校在690分以上就能全部录满第一志愿,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必然高于690分,这时考生即使过了“高分优先投档线”,但因为他并非第一志愿报考这所学校,所以也不能获录。
“为什么同样的分数,他被录取了我却没有?”昨天录取工作结束后,市招办公布了各所提前批学校的分数线。记者查阅发现,615分~715分是考生相对集中的分数段,每个分数点上都有超过300名考生。也就是说,每间学校的分数线几乎肯定有超过一名“踩线”考生。
为了解答考生们的疑惑,市招办公布了投档末位考生分数、末位同分序号,并且首次公布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对于明年考生的家长来说,除了分数线,各校的“末位”数据同样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很多学校都宣称“如果不在第一志愿报就很难录到”,让很多家长感到“不知道该选什么学校做第二、第三、第四志愿”。透过这份数据则可以看出各校究竟录到了第几志愿。
“末位”透露了什么?
关键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对于首次公布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可分两种情况了解。
一是录取分数线高于高分优先投档线(690分)的学校。末位考生志愿序号能直接显示该校最低录到了第几志愿考生。比如华附公费分数线为732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1,说明该校公费生在第一志愿就已经录满。记者发现,10所市属示范性高中的公费、择校均分别在第一、第二志愿录满。
二是录取分数线低于690分的学校。说明在对690分以上、第一志愿至第四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都录取完毕后,该校的招生名额还没有录满。此时,才会依志愿次序录取处于批次分数线和高分优先投档线之间的考生。而在这个分数段间录取时,录取到第几志愿的考生满额了,该志愿次序就是该校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例如,今年1中公费分数线为650分,说明只要考生分数在690分以上,无论第一还是第四志愿报考该校公费,都可以获录取。而该校公费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2,意即该校在录取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下、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时,录到了第二志愿的公费生。
所以,若有两个同为650分的考生都报考1中公费生,A考生在第二志愿报考,B考生在第三志愿报考,两人都未被前面的志愿学校录取,如1中录到A考生时招满计划,则B考生不会获录取。
关键词:“末位考生同分序号”
“我也是650分,也是第二志愿报,为什么没有被录取?”此时,就要看末位考生同分序号。
1中公费线的末位考生同分序号是124,也即在同为第二志愿报的同分考生中,同分序号排在124之后的考生将不会录取。考生同分序号已在中考放榜时向考生公布,排序依据是先比较有关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数之和;若再有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单科分数;若仍有相同,接着再比较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同时,如果B考生的同分序号在A考生之前,但在第三志愿才报考该校,而该校在第二志愿上就已录满了,B考生也就不会获录取。
关键词:“末位考生分数”
应该注意的是,末位考生分数并不等于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因为录取时是按志愿顺序检索,所以末位考生其实是从时间上来说最后被该校录取的考生。
如1中的公费线为650,刚好是批次分数线,则该校在650~690分考生投档时,第一志愿录取所有上批次线考生后还没录满,而在第二志愿录到657分的考生时就已经录满,录取工作到此结束。所以,该校公费录取的末位考生分数为657,末位录取考生志愿号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