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全国中考 >> 江苏中考 >> 文章正文
 
南京各区初三一模考试先后启动
整理自:新华报业网 2009-4-15 11:49:13

新华报业网讯  这几天,南京各区初三一模考试先后启动,一般来说,一模考试结束后,初三学生就该着手选择目标学校,而各个高中校的招生咨询和签约行动也将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实力?选择高中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面对学校开出的“签约”又该何去何从?记者特别采访资深专家,为学生和家长指点迷津。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高中

  定位学生层次“有技巧”

  招生专家指出,首先,家长和考生要对自己的学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一方面,家长要分析孩子的学科潜能,哪些学科经过努力能确实有发展和提高。尤其是从“一模”到中考短短一个半月左右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哪些学科有可能会出现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家长要善于结合所在初中的办学情况。因为初中校近年办学水平对考生自我定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家长可以通过班主任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学校的学业发展水平的定位。学业发展能力水平定位,可以借鉴考生初三年级几次期中、期末时的年级和班级的总分位次。通过总分位次以及近年来学校省重点的达线比例基本确定孩子能考上哪个层次的学校。比如,某初中校每年达到省重点高中或名校的学生人数的比例为年级人数的40%,孩子学校每届学生人数400人,通过年级人数乘以达线比例(400×40%),确定孩子所在学校考上省重点学生在本校初三人群中的位次(160)。从实际经验看,关键要看该学校的省重点的达线比例。通过比较孩子最近的年级位次,基本上可以确定孩子的发展实力。另外,家长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每届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每届生源的情况以及所报考高中的招生计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孩子能考上哪个层次的学校。

  由于家长得到孩子所在学校生源的变化信息的来源有限,家长不能轻易相信一些招生宣传材料,不要被一些表象的东西迷惑,因此接纳和参考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分析与建议很重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客观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报考目标。

  排在名校后20%要谨慎

  家长和学生要掌握报考学校的特点和层次。俗话说“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也不例外。高中学校的选择不能盲目,尤其不能只重名气,不顾及孩子的实际性格特点。是择“鸡头”还是择“凤尾”?其实,各层次学校的学生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学生有各种类型,有的是学习思考能力强型,适合升高中,读大学、研究生、博士等;有的学生是实践动手能力强型,他们的特长不在文化课,而在实际操作能力,这类学生到中职学校发展,一样可以有不错的前途。从高考来看,家长判断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可以参考本科达线率;如果是判断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则可以看高考推进率。特别优秀的考生选择高中可以参考本科达线率,而中等水平的考生选择推进率比较高的学校对自己以后发展有好处。如果一些优秀的考生适当下移报考学校层次,将会把自己置身在低一层次中佼佼者的行列,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更多,得到的社会锻炼或班干部培养的机会更多。辟如五中开设高中小班化教学,三中实行的封闭式管理,都对优秀生源给予更高的关注。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要上高中,就一定要上名校。他们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名校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能力要求。一些总分低于录取线下一定分数的家长总是“挤破头”想通过高中20%扩招计划进入名校。其实,这些通过扩招进入名校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学习能力水平与正常录取的考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进名校后学习会比较吃力。建议学习自主能力比较强的考生,如果因为发挥失常仍可争取名校;但如果考生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不够强,选择普通省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或强化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济、交通也该考虑到

  高中教育目前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一般省重点高中每学期学费850元,代办费320元,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性收费,一个学期至少1200元。有些家长有择校需求的,择校费不超过3万元。一些家庭生活困难或特困职工家庭子女以及孤残学生会有一定的费用减免。因此在高考时要统筹考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如果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有每年1500元左右的专门补助。另外,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为了吸纳优等生源,会制定不同标准和等级的费用减免与奖学金,有的学校甚至高中三年所有费用全部减免。如果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而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以适当降低一个学校层次,上低一档次高中学校的实验班,既能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可以获得数额相当客观的奖学金与费用减免,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学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有些高中学校能提供住宿条件,并有食堂,能解决中午就餐问题。同时在选择学校时,家长也要考虑到报考学校距离自己家庭的远近,交通是否便利。因为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排晚自习,放学过迟,家庭距离学校较远,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孩子睡眠和休息。如果每天在路上就能省下三四十分钟甚至更多,三年下来该是多么大的一块时间,特别是早上能多睡二十分钟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对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意义就更重大了。交通和路途远近也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对于选择报考的几所水平接近的高中,交通、食宿因素应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选项。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志愿选择

  家长为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精心选择志愿,但是一些考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报考学校有着自己强烈的主张。

  而当家长和考生报考意向出现分歧时,考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我的中考,我做主。初三考生其实社会阅历和考虑问题都没有家长全面,但是自己的主张意愿却十分的强烈,因此当家长和考生出现升学报考学校目标确定上出现分歧和矛盾时,需要家长理智而冷静的与孩子沟通,不可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孩子,否则考生会出现逆反心理。

  中考临近,有个别同学甚至选择了拒绝复习,以发泄对家长的不满。在中考问题上,学生应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学校、评估成绩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理想的志愿选择,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面的意见,采取“学生主导、家长参考、教师建议”的方式,形成一个比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适的方案。家长切忌方法简单粗暴,把问题简单化,这样很容易产生负面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怎么办

  1、多签约未必更保险

  学校为了吸纳优质生源报考本校,一般会对考生公布一些优录的招生协议,即所谓“签约”。一些家长由于对自己孩子的成绩把握不准,又想提高孩子考高中不落榜的保险系数,根据孩子的成绩情况,通常会跑遍很多所高中学校,签约多家。

  家长要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签约越多孩子上高中的保险系数就越大。其实任何一个考生在普通高中志愿填报时,第一批次中的第一志愿只能是一个。一般省重点高中学校录取第二志愿可能性极低,通常第一志愿就录取满了。从理论上讲,一个考生有用的签约最多两个,其实能真正起到作用的一般是与第一志愿学校的签约。

  签约兑现的关键还是在考生的分数,如果考生的考分过低,所谓的签约协议就是废纸一张,因此家长一定要头脑清醒,中考录取关键靠孩子的软实力。签约的有效程度与自身的考试考分有密切关系。签约再多实际发生作用的最终只能一个起作用。签约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达成保底的意向,减少考试压力。但是每年各学校的分数线变数很大,如果学生最后达不到签约的分数线范围根本没有用,因此现在和学校签了协议并不代表稳进了这所学校。

  家长更多精力不是与学校谈签约,而是找一些与孩子学业能力水平最接近的学校进行考察,并适当降低一个档次,签约下移一个档次学校的实验班方式比较实际有效。

  2、不要被“人造排名”迷了眼

  从招生简章看,一些普通高中,为了吸纳优质生源,围绕着高考升学,只挑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向外界公布,在招生宣传时也有一番比拼。

  比如,“2008届本科达线人数获得区第一名”,“我校2008届高考推进率获全区第一”,“我校本科上线人数全市第一”。部分高中学校在招生宣传资料上的用词非常含糊,如排名除有“全市”的、“全区”的,还会“同类学校”的、“公办学校”的;比较的内容也花样百出,比如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高考均分、上重点本科人数等等。部分高中学校在统计高考达线率时,会把扩招生、借读生排除在外,分子没变,分母小了,达线率自然上去了;还有学校把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类考生也加进考入大学的绝对数;部分二类学校则是以推进率进行排名,吸引家长眼球。所以家长要理性看待这些“人造排名”。

  3、不要轻易相信口头承诺

  生源是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生命线。在中考招生咨询的过程中,家长将面临高中学校的生源大战。各个高中为了吸纳优质生源会提出各种优惠条件,提供各种奖励措施。

  比如与优秀生源签订承诺或是协议书,内容包括减免学费、优先进实验班、提供线下几分进扩招的名额。但是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学校的实验班规模、扩招人数等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盲目大量地签约必然导致学校不能兑现所有的承诺。近几年都有个别热点高中学校招生人员不负责任随意口头承诺,引诱家长报考该校,签约太多学生导致“扩招”爆棚,当抬高学校录取线后,学校不能兑现承诺,最后需要调解解决。

  4、不盲目相信预估线

  每年中考招生咨询时,一些学校将本校报考的预估线“报低不报高”。各个学校抛出的预估线往往会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高中或中考后填报志愿的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很多不明就里的家长都将预估线当成“权威数据”,深信不疑,以此确定最后的报考学校。

  可往往在实际录取时,一些学校的分数线却“水涨船高”,让不少考生一落千丈。题型考生,今年很多区的一模没有统一的阅卷标准,试卷内容也不统一,所谓的预估线值得推敲。

  5、到县中小心“水土不服”

  不少家长认为县中的管理抓得紧,搞得凶,城区高中高考达本科率不如县中升学率高。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县中进行学习。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的生活环境的。过惯城市生活的孩子不是很容易适应县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要求,与同学沟通困难,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县中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要求,有些选择县中后一年后又纷纷转回。选择县中求学,要考虑到县中当地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孩子在思想上拒绝到县中上学,家长也不必一味强求,其实在城市中上高中同样也有出路。通讯员 丁玉祥 本报记者 王璟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
    ·2009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江西蓝天学院榜首
    ·2003~2009东北地区大学前25名
    ·2003~2009华北地区大学前40名
    ·2003~2009华东地区大学前50名
    ·2003~2009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西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年中南地区大学前40名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