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打造理想中的“卓越学校”
王 璟
郁郁葱葱的校园。
毕业典礼上的师生们。
学生在大树下读书。
中国著名校长李希贵与十三中屠校长合影。
近几年,南京教育发展迅速,“十三中奇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关注十三中,首先是其一次次让人称羡的高考成绩,连续多年成为南京城区二本线超过500人的学校之一。学校高考以高推进率、高层次发展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连续九年获得南京市“办学绩效发展性评估综合奖、教学质量优秀奖、高中综合管理奖”等。学校文化类考生二本以上达线率高达90%,一本以上达线率高达60%,每年进入985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考生占全部考生的30%。2011年南京十三中成功申报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31家课程基地中的二所语文课程基地之一,开设了47门校本选修课,把图书馆搬到教室,营造学生的校园读书生活,“在大树下读书”活动成为市标杆性读书活动。《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引起教育界较大反响。
最近,记者再次走进美丽的十三中校园,采访了屠桂芳校长。
校长访谈
记 者:所有走进十三中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美丽。如果请您从校园里选一种最能代表十三中的景物,您会选什么?
屠桂芳:我会选梧桐树。十三中是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人民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在我们的校园里,现在有100棵美丽的梧桐,是学校光辉历史的见证。在树木中,梧桐也许不是最高最名贵的,但它对于南京人而言,却是最有用,最亲切的。十三中一直以来追求的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梧桐树恰能体现十三中人的这份“责任感”。
记 者:这份“责任感”在工作中有哪些表现呢?
屠桂芳:“责任感”首先体现在我们将“提升每一个孩子的尊严和幸福感” 作为核心目标,也当做最重要的工作原则。责任感还体现在我们始终坚信“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把帮助学生进入一流大学当做必须做好的基本工作。我们从不讳言升学,我们相信,城市高中有优秀的师资,有更聪明的学生,理应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理想。十三中的老师乐于奉献,更善于奉献。
记 者: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到十三中来学习?
屠桂芳:良禽择木而栖,梧桐树引来的自然是凤凰。这些年,十三中的办学理念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走进了十三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实现进入一流大学的理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坚信,有些孩子虽然目前不够出类拔萃,但只要秉承“志远行近”的校训,只要能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十三中这个崇尚“自主、自律”的环境中腾飞,成为真正的凤凰。
名校镜头1
沈健厅长专程视察十三中省课程基地
时间:2014年3月25日上午10:30
地点:南京十三中
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专程来我校视察省首批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沈健厅长高度评价了十三中的课程基地建设,形成四点感受:一是“很深”,认为十三中课程建设能够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二是“很宽”,十三中课程能够融通人文与科学、艺术与技术学科,构建大课程观;三是“很实”,十三中课程建设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地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四是“很新”,十三中课程建设能够激发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师生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精神可嘉。
目前,学校已经建成2000平方米中西合璧的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一座“新青年教育剧场”,一条文学长廊、三个语文学习节,四大研学中心与已有的信息技术中心、通用技术中心、数字化实验中心、体艺活动中心,成为十三中八大“学生创新学习中心”。迄今为止,十三中省语文课程基地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50人次总共3000人。成为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的样板。
■链接
2009年10月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十三中作为两个高中分会场之一,向教育部领导和各省市教育专家展示课程改革成果,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朱慕菊到十三中调研新课程开发情况,高度评价南京十三中新课程改革是“站在高处,想在深处,做在细处,落在实处”。2011年3月,学校作为南京市三所“免于现场考察学校”之一而成为首批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复评的学校。2010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新课程校本化的规划与实施》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为南京市获得省特等奖的两所学校之一。
名校镜头2
十三中与北京名校联袂打造新学校
时间:2014年4月12日-13日
地点:南京十三中
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第十次实验工作会议在南京十三中隆重举行。此项由原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起的教育研究与行动的民间项目,在近几年来国内学校联盟中影响力巨大,《新闻联播》3月2日作了相关报道。《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的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校长齐聚十三中。十三中作为承办单位,与全国名校联袂打造“卓越教育新学校”。
■链接
根据高质课程需求,十三中建成八大“学生创新学习中心”,开设了47门精品校本课程,覆盖所有学科,全面改革课堂教学和育人方式,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课程体系,有效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学校开展戏剧节、在大树下读书、诗词吟诵、文学社团以及各学科联动的校本课程等特色活动,全面建设高质量的十三中课程体系: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学生高质量的课堂学习生活;通过“学校课程课堂化”,开设高质量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高质量的学校生活。
名校镜头3
相约名校!
时间:2012年3月7日16:00
地点:复旦大学
由校长实名制推荐的高三(3)班仇泽彬顺利通过面试,被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录取。
2014届高三,有36位同学通过了985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而获得高考优录资格,72位同学通过了211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而获得高考优录资格。
这是坚持素质教育结出的胜果,是十三中精细化管理、有效性教学的直接成果。十三中办学经验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每年学校要接待近百个教育团体参观。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是十三中的办学理念、管理特色、学生发展。“高升学率解决了学生的升学压力,所以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来发展自己,个性成长!”一位专家说。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提升,社会公信度、美誉度、影响力与日俱增。连年获得南京市高中绩效评估综合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和管理奖。学生素质全面,个性成长,收获成功,青春飞扬,这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真正快乐。
■链接
南京十三中形成了鲜明的“严格管理、精致管理、重在激励、促进成长”的育人特色。学校有数十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文化艺术月、迎新亲子活动、戏剧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十多个系列的特色活动,成为学生舞动青春、畅想未来的最佳展示平台。在全国及省市各学科竞赛中,每年都有百余人获得国家及省级各学科竞赛一等奖。在高考作文中,涌现出了《伤心儿女》《赤兔之死》《园林人生》等一批高考满分作文。
名校镜头4
走进邦德就走进了世界名校
时间:2014年3月27日
地点:南京十三中中加邦德国际学校
2014年3月27日上午10点,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系的教授Gordon女士慕名来到十三中参观交流,了解中得知原来她是该校2013届毕业学生李雪坪的大学老师。李雪坪曾是该校国际高中的一名优秀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她最终成功地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在海外学习过程中,因为她继续延续着国内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及老师们的喜爱。其中一位教授Gordon女士对李雪坪说道:“我想去你的母校,看看你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同时更进一步地了解南京的文化。”
■链接
南京十三中与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合作办学,创立了“南京邦德国际学校”。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九年,引入加拿大教学内容及教育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融合国内外教育优势,整合东西方教育资源,注重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融通,使学生在中国的学校里享受到国际化教育。外教团队根据各学科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实行分工化教学,将英语教学层次化、梯度化、递进化,并通过人生规划课程实现人的个性化成长。
本土情怀、国际视野,国际高中成为学校优质品牌。国际高中与海外大学无缝接轨,全体学生100%升入国外著名大学。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名校建立了联谊关系,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出国修学,开阔国际视野,拓展新的学习空间。
校友感言
十三中,圆了我们人生梦!
在北京大学静谧严谨的氛围中,不由想起高中那些为梦想努力追逐的日子。我记得英语老师一次次忧心地问我到底英语学习有哪些问题;记得数学老师在偌大的黑板上奋笔疾书,信手拈来一道道新题和千奇百怪的变化;记得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想起了物理化学老师凝重地提醒我们认真思考,嘱咐我们多提问;想起了曾经坐在前后左右的同学,每天大家笑笑闹闹地度过课间,感受深深的默契、安慰和激励……在这个积淀着无数人的回忆与少年梦想的高中里,我们付出了很多,得到了更多,也留下了许多。曾经,我们路过的那一个地方,处处烙印下了青春的印迹。如果没有那些晚自习,那实际上并非很多的试卷、作业,……身为十三中人的我们也许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无论是今天你向前,或是未来回首这一刻,你都可骄傲地直视这两个字——高考!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的最珍贵的人生历练!
——2010届毕业生 王梦媛(北京大学)
扬子晚报记者 王 璟
招生连线
学校召开招生咨询会
时间:5月3日8:00
◎学校地址:玄武区西家大塘14号
◎咨询电话:83269926,83269966,83269910,
83269903,83269927(国际高中)
◎学校网址:http://www.nj13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