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
福建化工学校将搬到现在集美轻工业学校北部,两校合并后或将走高职化道路。轻校已预留了二期发展空间,化校旧址拟规划建设成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有着福建化工类人才“黄埔军校”之称的福建化工学校要搬迁了!这是记者从集美区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栏目得到的信息。昨日,记者从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证实了这一说法。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福建化工学校将搬到现在集美轻工业学校北部,两校合并后或将走高职化道路。此番厦门仅有的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进行整合,有着55年办学历史的福建化工学校和有着93年办学历史的集美轻工业学校,将完成华丽升级。
[证实]
两校整合或定位高职
昨日上午,记者在集美轻工业学校官方网站上看到该校此前发布的信息称,福建化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永强兼任集美轻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此外,在今年3月26日,张永强在两校整合后的首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表示,学校将在3年内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化校整体搬迁至轻校,完成两校实质性整合。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张永强时,他表示正在外地出差,不方便接受采访。
随后,记者找到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沈立心。已调任其他学校的他分析,两校整合以后,应该会往高职的方向发展。沈立心透露,两校整合后,师资力量也将合二为一,做大做强新学校。“化工和轻工的专业大都很相似,但又有各自的特色专业,整合以后能够互相借鉴。”沈立心还告诉记者,合并后的新校名目前还没确定。
早些时候,厦门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也对晨报记者表示,此项目是他们局2013年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之一,现正抓紧进行前期工作,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
[规划]
嘉庚大楼统领南北两校
那么,整合后的学校是怎么规划的呢?“集美轻工业学校在规划时就已经预留了二期发展的空间,老校区已预留了扩建用地。”昨日下午,厦门市规划局集美分局局长黄英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黄英说,在总体规划中,整合后的学校,新老校区将通过一条南北向“生长”轴线紧密联系在一起。位于集美轻工业学校南入口处的原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将作为整个生长轴线的起点。轴线的亮点是位于北区核心位置的嘉庚大楼,高耸挺拔的建筑作为整个校园制高点统领南北两个校区。从南到北通过大气的景观大道与南校区联通,作为整个轴线的收尾,并与南校区的嘉庚大楼遥相呼应。按照设计,南校区依托原轻工学校构成为核心,形成工科实训类组团。北校区则融入福建化工学校学科构成,形成化工、工科实训相结合的功能组团。南北两校区形成两个自身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的校区,有效地减少了两区之间的人流摆动,同时通过景观的巧妙设计,做到南北校区既分且合,完整统一。
对于化校原址的用途,黄英也给出了答案:“化工学校旧址未来拟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记者 钟梦然 见习记者 张尚初 通讯员 江钦智)
资料介绍

集美轻工业学校北区空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集美轻工业学校
集美轻工业学校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1980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目前开设30多个中专、五年制高职和函授本、专科专业,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分析化学、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商务与报关等7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产品质量检验等5个专业是市级骨干专业。

福建化工学校
福建化工学校
福建化工学校于1958年建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化工、环保、机械、电子、计算机、商贸旅游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学校建有30多个实验室,拥有数控和机加工、化工、信息、电子电工四个设施较先进的实训中心。其中,电子电工实训基地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化工实训中心为全国化工和石油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化工原理实验室是全国化工中专示范实验室,多媒体仿真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数控实训中心也为全省领先。
学校开设五大类(化工环保类、机械类、电子和仪表类、信息技术类、商贸旅游类)18个专业。其中“工业分析与检验”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化学工艺”、“工业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市场营销”、“制冷和空调”、“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和“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示范重点专业,是全省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最多的中专学校。(钟梦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