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一、考试的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中职)升学考试的合并考试,考试既要为学生学业毕业水平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还要为高中(中职)招生提供科学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必须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必须坚持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坚持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物理和化学实行合卷考试,全卷满分为140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6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题和答题卡分开,试题供学生审题用,学生的解答填写在答题卡上。
物理试题分为选择题(单选),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其中选择题13题,每题2分,共计26分;作图题2题,每题3分,共计6分;填空题2-3题,共10分左右;实验题2题,共计18分左右,计算题2题,共20分左右。
试题易、中、难分值比例为5:4:1,试题总体难度系数预设为0.7。试卷结构以样卷为准。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层级
物理考点水平要求划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解、运用和独立操作,分别用A、B、C、D表示,其具体涵义如下:
知道:是反映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能说出大意,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他们。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括“知道”的要求外,还要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运用:是考点水平的高层次要求。除包含“理解”的要求外, 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析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独立操作:能对对象进行测量,独立完成操作;能对仪器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对目标进行探究设计和实验。
物理考点知识及水平要求:
|
序号 |
考查内容 |
水平要求 |
|
1 |
序言、科学之旅 |
A |
|
2 |
运动的描述 |
A |
|
3 |
运动的快慢 |
B |
|
4 |
测量平均速度 |
D |
|
5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A |
|
6 |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A |
|
7 |
声的利用 |
A |
|
8 |
声音的特性 |
A |
|
9 |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A |
|
10 |
温度 |
A |
|
11 |
熔化和凝固 |
A |
|
12 |
汽化和液化 |
A |
|
13 |
升华和凝华 |
A |
|
14 |
光的直线传播 |
A |
|
15 |
光的反射 |
B |
|
16 |
平面镜成像 |
B |
|
17 |
光的折射 |
B |
|
18 |
光的色散 |
A |
|
19 |
透镜 |
A |
|
20 |
生活中的透镜 |
A |
|
21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D |
|
22 |
眼睛与眼镜 |
A |
|
23 |
显微镜和望远镜 |
A |
|
24 |
质量 |
B |
|
25 |
密度 |
B |
|
26 |
测量物质的密度 |
D |
|
27 |
密度与社会生活 |
A |
|
28 |
力 |
B |
|
29 |
弹力 |
B |
|
30 |
重力 |
B |
|
31 |
牛顿第一定律 |
B |
|
32 |
二力平衡 |
B |
|
33 |
摩擦力 |
B |
|
34 |
压强 |
B |
|
35 |
液体压强 |
B |
|
36 |
大气压强 |
B |
|
37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A |
|
38 |
浮力 |
B |
|
39 |
阿基米德原理 |
B |
|
40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
C |
|
41 |
功 |
C |
|
42 |
功率 |
C |
|
43 |
动能和势能 |
A |
|
44 |
机械能及其转化 |
A |
|
45 |
杠杆 |
A |
|
46 |
滑轮 |
A |
|
47 |
机械效率 |
A |
|
48 |
分子的热运动 |
A |
|
49 |
内能 |
A |
|
50 |
比热容 |
B |
|
51 |
热机及其效率 |
A |
|
52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A |
|
53 |
两种电荷 |
A |
|
54 |
电流和电路 |
A |
|
55 |
串联和并联 |
B |
|
56 |
电流的测量 |
D |
|
57 |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B |
|
58 |
电压 |
A |
|
59 |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
B |
|
60 |
电阻 |
A |
|
61 |
变阻器 |
B |
|
62 |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D |
|
63 |
欧姆定律 |
C |
|
64 |
电阻的测量 |
D |
|
65 |
欧姆定律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
C |
|
66 |
电能 电功 |
B |
|
67 |
电功率 |
C |
|
68 |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
D |
|
69 |
焦耳定律 |
B |
|
70 |
家庭电路及电流过大的原因 |
B |
|
71 |
安全用电 |
A |
|
72 |
磁现象 磁场 |
A |
|
73 |
电生磁 |
B |
|
74 |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
A |
|
75 |
电动机 |
A |
|
76 |
磁生电 |
A |
|
77 |
现代的顺风耳——电话 |
A |
|
78 |
电磁波的海洋 |
A |
|
79 |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
A |
|
80 |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
A |
|
81 |
能源 |
A |
|
82 |
核能 |
A |
|
83 |
大阳能 |
A |
|
84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