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构建自我知识网络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
【总体成绩】
2014年兰州市有23697名考生参加了物理考试,物理平均分为79.60分,合格率为64.46%。
【答卷情况】
1.审题不细致。如第26题,画出乒乓球上升、下落时的受力示意图,题目明确告知“不计空气浮力”,但相当一部分考生作答时熟视无睹,照样标注浮力;28题要求标注磁感线的方向及标准小磁针N极,但有部分考生顾此失彼,漏掉其中之一。
2.答题欠规范:作图题第25题,光路作图不规范,出现了实际光线用虚线表示,光线不标注行进方向,实像用虚线表示,像的放大与缩小标准不清晰等等;第28题画受力分析时不标注字母加以说明;第27题电路连接时元件画在拐角处等等;计算题部分解答时缺少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物理公式,纯数学运算;数据代入式不加区分,张冠李戴等。
3.表述欠严谨:第29题应该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填写“木块”,这会因“词不达意”而失分。实验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告知“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为了使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不同,但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质,信马由缰地填写“高度”、“高低”等,从而失分。第30题第1小问,根据题意应为找“重心”,作答时抓住要点即可,可有些学生所答不能一语中的,如答“平衡位置”、“中心”等而失分。
4.分析不到位,数学运算不过关: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时,选定对象的对应关系不清,如总电压与电压辨别不清,数据代入时张冠李戴。在解答计算题时,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条理欠缺,数据“空降”。解答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出现失误,最简单的数学计算也错误百出。
【备考建议】
通读教材,结合教辅材料,着力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的知识网络,初步实现由“厚”到“薄”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析要求,即优秀生适度拓展,自我研修,教师解疑答惑;中等生强化基础,突破重难点;学困生立足基础,精选练习,控制数量,反复引导揣摩,自我提升。进行此轮复习,首轮立足基础,次轮专题为主,三轮综合训练,四轮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中考复习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和中考《大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选用合适的复习资料,抓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真正将中考和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等课程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