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2.“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13.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统一论
B.平行论
C.超越论
D.独立论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
D.学习过程的价值
15.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是属于()
A.综合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学术中心课程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方法、技能、价值观与()
A.原理
B.过程
C.学生
D.教师
17.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种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称为()
A.课程要素
B.课程组织
C.课程结构
D.课程目标
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