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销售收入的确认: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收人的核算
(一)营业收入包括的内容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三)设置的主要账户及其对应关系
(四)业务举例
二、营业费用和营业成本业务的核算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及其对其对应关系
(二)业务举例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确定: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一、工业企业的财务成果构成及其计算
二、利润实现的核算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及对应关系
(二)业务举例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内容及留存收益的计算
(二)账户设置
三、业务举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学生要重点了解成本与费用的关系,成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其中难点是各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应付工资、预提费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引润、利润总额、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成本计算、总成本、单位成本。
2、理解掌握:材料采购成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项目,材料采购总成本利单位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利润总额的构成,利润分配的内容及核算;本年利润的结转。
3、深层应用: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成本计算单的登记。本章节主要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记录。包括:资产的确认与记录、负债的确认与记录、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记录、收入的确认与记录、费用的确认与记录、 利润的确认与记录。
第六章 账户运用规律之总结: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区分账户的性质: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一、资产类账户
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
反映本期经营积累的账户
四、成本类账户
反映直接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账户
反映间接成本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
五、损益类账户
反映收入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
反映支出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
第二节 掌握账户应用的规律: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即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账户的用途,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必要的核算指标,包括账户借方和贷方核算的内容,期末余额的方向及其所表示的内容。
一、盘存账户
二、结算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四、集合分配账户
五、跨期摊配账户
六、成本计算账户
八、费用账户
九、财务成果计算与分配账户
十、计价对比账户
十一、调整账户
1、备抵账户
2、附加账户
3、备抵附加账户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学生应重点了解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其中难点是债权债务结算账产、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产;财务成果计算账户和调整账户。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账产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2、理解掌握:债权债务结算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产;财务成果计算账产;调整账户。
第七章 会计凭证:会计事项的载体与初步整理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为什么:会计凭证的意义及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交易或会计事项之原始载体
一、 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并做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
(一)按其来源不同的分类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1、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个人,在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二)按其填制手续不同的分类
1、一次凭证
2、累计凭证
3、汇总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1、一次凭证的填制方法
2、累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之载体
一、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1、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性质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2、记账凭证按其填置方法的不同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日期;凭证编号;内容摘要;科目名称和金额;附件张数;有关人员的签章。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1、收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2、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3、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四、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
六、会计凭证的保管
七、另一种会计分录之载体: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学生应重点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熟练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其中难点是记账凭证。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概念和分类: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会计凭证的保管。
2、理解掌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作用;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
3、深层应用: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八章 会计账簿:会计事项的进一步整理与信息存储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为什么:会计账簿作用及种类
一、账簿的作用
二、账簿的种类
(一)账簿按其用途的分类
(二)账簿按其外表形式的分类
(三)账簿按账页格式的分类
三、账簿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提供货币资金信息: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序时账簿的作用和种类
二、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三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
(二)多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
三、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三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
(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第三节 提供总括会计信息: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总分类账的设置
(一)三栏式总分类账的设置
(二)多栏式总分类账的设置
(三)棋盘式总分类账的设置
二、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第四节 提供详细会计信息: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甲式账)的设置和登记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乙式账)的设置和登记
三、多栏式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四、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第五节 规矩与方圆:账簿启用与登记规则
一、账簿启用的规则
(一)启用账簿时的一般规则
(二)会计人员交接规则
二、登记账簿的规则
三、错账的查找方法和更正规则
(一)错账的查找方法
(二)错账的更正规则
四、账簿的更换与保管规则
(一)账簿的更换
(二)账簿的保管
第六节 账簿记录之总结: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1. 账证核对
2. 账账核对
3. 账实核对
二、结账
(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有关账项的调整
(二)结账分录
(三)账户结算技术程序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学生应重点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熟练掌握账簿的登记、更正、对账和结账方法。其中难点是明细分类账。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账簿的概念和分类;日记账;分类账;备查账;账簿设置的原则;账簿的基本内容;对账的概念和内容;结账的概念和内容;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2、理解掌握: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账簿启用规则;登记账簿规则;结账的一般要求。
3、深层应用: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总账的登记方法;明细账的登记方法;错账的查找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结账的方法。
第九章 会计记录系统之控制:内控制度与财产清查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会计系统之事前和过程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内部控制思想的起源和演进轨迹
1、内部牵制
2、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控制结构
4、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5、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二)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内部控制目标
1、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2、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手段
二、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的应用
(一)内部控制在库存现金收支业务中的应用
(二)内部控制在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的应用
(三)内部控制在存货业务中的应用
第二节 会计系统之事后控制: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含义和种类
(一)财产清查的含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
2、按清查的时间分类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及其方法
(一)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步骤
(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设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核算程序的区别与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难点:科目汇总表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
2、理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和种类;设计会计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各种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深层应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会计系统的“产品”与信息输出:基本会计报表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作用、种类及编制要求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会计报表是定期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费用成本的书面报告文件。
会计报表的作用。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一)按会计报表反映经济内容不同的分类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报表
2、反映企业收入及财务成果的报表
3、反映企业费用支出和成本情况的报表
(二)按会计报表保送对象不同的分类
1、对外会计报表
2、对内会计报表
(三)按会计报表编报的会计主体的编制不同的分类
(四)按会计报表编制时间不同的分类
(五)按会计报表编制单位不同的分类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内容完整;数字真实;编报及时。
第二节 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反映: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及其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月报表,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和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直接填列法
2、分析填列。
第三节 特定期间业绩的反映:损益表
一、损益表及其作用
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
的形成或发生情况的会计报表。
损益表是月报表,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损益表的作用。
二、损益表的结构
损益表的机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三、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损益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利用:会计报表分析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比率分析法
1、销售利润率
2、总资产报酬率
3、资本收益率
4、资本保值率
5、资产负债率
6、流动比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
8、存货周转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债权债务等清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及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财产清查、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全面清查、局部清查、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未达账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理解掌握: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的种类、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区别、未达账项的种类。
3、深层应用:现金的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 会计系统之整合与流程: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第一节 记账程序概述:概念、要求及种类
一、记账程序的概念
(一)我国的会计记录系统:记账程序
(二)另一种会计记录系统:会计循环
二、设计记账程序的基本要求
三、记账程序的种类
1、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2、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4、多栏式日记账记账程序
第二节 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账: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一、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特点
二、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凭证账簿组织
三、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账务处理步骤
四、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的特点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三、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的账务处理步骤
四、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五、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的举例
第四节 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特点
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三、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记账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节 根据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总账:多栏式日记账记账程序
一、多栏式日记账记账程序的特点
二、多栏式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三、多栏式日记账记账程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多栏式日记账记账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核算程序的区别与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难点:科目汇总表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表层识记;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
2、理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和种类;设计会计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各种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深层应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账务处理。
《电工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考核总分150分)
(一)电工部分(考核分65分)
1.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基本物理量和元件、二端网络等效、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基本分析法的应用计算(电压电位计算、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电路基本定理的应用计算(弥尔曼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复数基本知识)
RLC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阻抗、导纳、谐振)
正弦电路的综合分析与计算(电压、电流、功率)
3.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对称负载电路的分析与计算(Y形、△形的单组和两组负载电路、故障电路)
三相不对称负载电路的分析与计算(Y形、△形的单组负载电路)
4.非正弦周期性电路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傅里叶级数表示式、有效值、平均功率)
5.线性动态电路
动态电路基本概念和换路定律
一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三类响应及其三要素法;一次、二次响应)
(二)电子部分(考核分85分)
1.模拟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交流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静态、动态)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线性、非线性应用)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类型判断、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
2.数字电路
逻辑代数基础与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寄存器、计数器)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的分析与应用(555应用)
二、参考教材
1.电工:
《电工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陈菊红主编)、
《电工基础例题与习题》(华东理工出版社,王云泉主编)
2.电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沈任元主编)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分析题、计算题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与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四)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熟悉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了解其特性及应用场合。
3.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
(五) 螺纹联接
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
2.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预紧、防松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4.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六)带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分析。
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
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带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七)齿轮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熟悉渐开线的性质。
4.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无侧隙啮合等概念。
6.了解渐开线的切齿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正确啮合条件。
8.理解斜齿轮各部分名称、重合度、当量齿数的概念,能计算渐开线正常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尺寸。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
10.掌握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
11.掌握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12.掌握直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准则及计算方法。
13.了解齿轮传动的结构。
(八)蜗杆传动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5.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6.了解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九)齿轮系
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不太复杂的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
(十) 轴和轴毂连接
1.了解轴的分类、应用。
2.了解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对轴材料的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
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
4.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5.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轴的临界转速概念。
6.熟悉轴毂连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掌握平键的选用及设计方法。
(十一)滚动轴承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记住其公差等级代号和基本代号的意义。
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熟练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
5.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
三、试 卷 结 构
1、考试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 约4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10%
四、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潘骏 等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可帧,程光蕴.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卢玉明. 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董玉平,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C++程序设计》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
2.掌握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3.掌握函数、指针和结构体的基本知识及相关应用。
4.熟练掌握有关类与对象的相关知识。
5.能够采用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路和方法编写应用程序。
6. 能熟练使用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度程序。
涉及主要内容:
C++语言与面向对象概述、基本数据类型及表达式、C++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数组、函数与预处理、指针、构造数据类型、类与对象、继承与派生、多态性、I/O 流与文件、模板与异常处理等。
二、考试内容
第1 章 C++语言与面向对象概述
1. 理解和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C++的基本词法和规范;
2. 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3. 初步掌握Visual C++集成开发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第2 章 基本数据类型及表达式
1. 掌握简单的输入/输出;
2. 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应用;
3. 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与应用;
4. 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应用;
5. 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6. 了解数据类型转换。
第3 章 C++与结构化程序设计
1.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 掌握各种选择语句的使用;
3. 掌握各种循环语句的使用;
4. 掌握各种转向语句的使用;
5. 学会综合运用结构控制语句进行简单的编程
第4 章 数 组
1. 掌握定义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方法以及设定初值的方法;
2. 掌握数组和循环配合的程序设计方法;
3. 掌握数组操作的基本技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 掌握数组的一个典型应用——字符串处理,熟悉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5. 了解数组的概念;
6. 了解数组元素的存放方式。
第5 章 函数与预处理
1. 掌握函数的定义格式和函数的原型声明方法;
2. 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以及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函数的嵌套和递归调用使用方法;
4. 掌握内联函数和函数重载的使用方法;
5. 了解函数的作用域与生命期;
6. 了解编译预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6 章 指 针
1. 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格式及引用方法;
2. 掌握指针变量的简单运算;
3. 掌握用new 与delete 运算符动态分配与回收内存空间的方法;
4. 掌握用指针变量处理一维数组与字符串数组的问题;
5. 掌握用指针变量、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时函数的使用方法;
6. 了解指向函数的指针和指向指针的指针的使用方法。
第7 章 构造数据类型
1. 掌握结构型的定义、结构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 掌握共用型的定义、共用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3. 掌握枚举型的定义、枚举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4. 理解typedef 作用,了解typedef 的使用方法;
5. 能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和技术进行较复杂的程序设计
第8 章 类 与 对 象
1. 掌握类和对象的定义方法;
2. 理解类的成员的访问控制的含义,公有、私有和保护成员的区别;
3. 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含义与作用、定义方式和实现;
4. 理解静态成员的特性;
5. 掌握内联函数和重载函数在类设计上的应用;
6. 掌握友元函数和友元类的含义和特点;
7. 了解嵌套类的定义方式,掌握子对象的初始化方法;
8. 理解对象指针和对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9. 掌握常类型函数参数的使用要领;
10. 掌握常对象、常成员的定义、使用方法
第9 章 继承与派生
1. 掌握派生和继承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在继承中构造函数的设计方法和调用顺序;
3. 掌握在继承中析构函数的设计方法和调用顺序;
4. 掌握虚基类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
5. 掌握运用类的继承和派生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程序设计
第10 章 多 态 性
1. 理解静态联编和动态联编的概念;
2. 掌握运算符重载的实现方法;
3. 了解虚拟函数和动态联编对实现动态多态的作用;
4. 理解纯虚拟函数和抽象类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5. 了解虚拟析构函数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其声明和使用方法;
6. 理解动态联编的实现机理,学会使用动态多态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11 章 I/O 流与文件
1. 理解如何使用C++面向对象和输入/输出流;
2. 使用定义在<iomanip>中的格式化标志对输入/输出进行格式化;
3. 理解如何输入/输出流的类层次;
4. 理解如何输入/输出自定义类型的对象;
5. 创建程序员定义的流操作程序;
6. 掌握文件流的使用,了解字符串流的使用。
第12 章 模板与异常处理
1. 能够设计和使用模板;
2. 能够使用继承的模板;
3. 理解容器与迭代器;
4. 理解异常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异常处理;
5. 使用不同的C++异常处理技术;
6. 能够处理不可预见的异常;
7. 熟悉标准异常处理函数。
三、考试方式
笔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德语》考试大纲
一、 总则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制定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006年版),所确定的各项规定作为上海电机学院德语专业专升本入学德语考题编写参考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二、 考生对象
本大纲的考生对象是参加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 考试时间及记分
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 考试内容
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听写、听力、语法和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
第一部分:听写
时间为15分钟,分数为1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检测考生的听力理解和准确书写的能力,考生须在20分钟内,根据所听写下100词左右的短文,共听四遍。短文内容通俗,结构清楚,语句简短。朗读中短句连读,长句分段读。
第二部分:听力理解
时间为15分钟,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理解测试学生能否听懂有关日常生活及社会题材原版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考核考生的判断、选择和综合归纳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听力理解速度。简短的听力材料只听一遍,稍长的文章或对话听两遍。
题型:
听力主要有多项选择和正误判断两种题型。
第三部分:语法和词汇(分数为5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语法、词汇和短语进行遣词造句、语言转换和交际反应等基本语言能力。
测试内容:
(一) 词汇(掌握日常词汇约3500个,并能熟练使用其中的2500个左右);掌握构词法,扩大词汇量。
(二) 语法主要内容
1) 现在时
掌握现在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了解框形结构的特点。
2)过去时
掌握过去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3)完成时
掌握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过去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情态动词的完成时
4) 将来时
掌握将来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三)词法主要内容
1) 形容词
掌握形容词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后的性、数、格的变化及与名词连用
掌握形容词在物主代词、数词和不定数词后的性、数、格的变化及与名词连用
掌握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用法
了解部分常见形容词后缀,-lich, -bar, -los, -ig, -isch等常见的形容词后缀形式
了解形容词的配价和支配
了解形容词的名词化
2)介词
掌握介词的含义和对格的要求及用法(表示时间、地点、目的、方式等)
掌握支配第三格的介词,如mit, zu, bei, von, aus, seit, gegenüber, nach等
掌握支配第四格的介词,如bis, durch, für, gegen, ohne, um等
了解和掌握支配第三格或第四格的介词,如in, auf, an, über, unter, vor, hinter, neben, zwischen等
掌握支配第二格的介词,如wegen, während, anstatt等
了解和掌握固定搭配中常用动词对介词的要求
掌握针对介词的宾语的提问方式
3) 名词
掌握名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及用法
带定冠词的单数名词的变格
带不定冠词的名词的变格
带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弱变化名词的变格
了解部分常见的名词后缀-er, -ei, -heit, -keit, -schaft, -ung, -chen, -lein等
4) 动词
掌握动词的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的人称变位及基本用法
掌握强变化动词现在时和过去时人称变位
掌握动词sein、haben和werden的人称变位及基本用法
掌握动词第一人称复数和第二人称单复数命令式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反身动词的用法,能区分第三格和第四格的反身代词,掌握部分常用反身动词
掌握可分动词的用法
掌握常用的要求介词宾语的动词
掌握动词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的用法
了解和掌握常用动词可分前缀和不可分前缀的特征和用法
掌握德语基础阶段所要求的功能动词短语
5)代词
掌握人称代词的变格
掌握物主代词与指示代词的变格及与形容词和名词的连用规则
掌握疑问代词的变格规则
掌握不定代词man,es等的用法
掌握关系代词的用法
掌握指示代词的用法
掌握代副词的用法
6)数词
熟练掌握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及用法
了解不定数词的用法
掌握钟点、日期、年龄及价格的表达法
(四) 句法部分
掌握句子的语序排列规律
掌握有疑问词或无疑问词句子的提问和回答
掌握用und, aber, denn等并列连词连接的并列复合句
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主从复合句,如时间从句、条件从句、原因从句、结果从句、情况从句、目的从句、关系从句等
掌握以dass带起的宾语从句、主语从句、介词宾语从句
掌握以疑问词wie, wann, wo, was, welche等带起的宾语从句
掌握被动态的变位和用法
掌握第二虚拟式的构成形式和用法,如非现实愿望句、非现实条件句等
了解和掌握第一虚拟式的构成形式和用法,如间接引语等
掌握各种类型的不定式结构
掌握常用句式的转换、句子改写
题型:
- 多项选择
- 填充(词汇、语法、交际反应等)
- 完型填空
- 句式转换(句子形式和词类的变换)等
第四部分:阅读理解(分数为3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核其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及阅读策略的能力,摄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
题材:
主要为日常生活话题和一般社会问题,如家庭、学习、业余生活、青少年教育、环境保护、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
题型:
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如多项选择或正误判断等。
第五部分:翻译(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要求译文句子通顺,无重大翻译错误。
题型:
翻译形式为德译汉与汉译德,可以是各一篇短文,也可以是独立的句子。
第六部分:作文
时间为30分钟,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德语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
题型:
- 给出作文题目,并给出适当提示,要求考生能将获得的语法、词汇知识综合运用,写出一篇长度为12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意思明晰、结构合理、内容切题、表达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符合德语的表达习惯。写作的题材主要是日常生活或一般社会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大学德语》Studienweg Deutsch (第一、二、三册,梁敏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德语听写训练》(第一、二册,江楠生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德语听写训练》(李崇艺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4、《标准德语语法》(王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测试组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尚祥华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考试以《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为依据,旨在考察学生在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Part I Dictation (听写),Part 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Part III Cloze(完形填空),Part IV Grammar and Vocabullary9语法及词汇),Part V 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Part VI Writing(写作)。
(三)考试方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类别:闭卷考试。
(3)记分方式:总分100分。
(4)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以英语专业四级教学大纲为指导,全面考察学生在听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5)试题类型:本考试采用多项选择题与主观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6)各类题目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听写
测试要求:
(a)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写出全篇短文。
(b)拼写和标点符号正确无误,错误率不超过8%。
听力理解
要求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
(a)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讲演或交谈和难度相当于TOEFL中的minitalk等中等难度听力材料,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沦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
(b)能听懂VOA和BBC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
完形填空
要求在全面理解所给短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语法与词汇
要求学生能灵活正确运用教学大纲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a)能灵活正确运用教学大纲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b)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词汇表对一级至四级规定的5000--6000个认识词汇中的2000--2500个词汇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阅读理解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细节,并进行一定判断和推论:
(a)阅读理解:
(i)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ii)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iii)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iv)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结合上述题型,同时测试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