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二模”语文试卷很好的体现了安徽省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的新理念新思路,难易程度适中,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稳中有变,平稳过渡的特点。
一是卷面结构的“大变脸”。卷面结构将阅读和表达为两条主线,体现了对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第I卷阅读题将“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合并为“现代文阅读”,将“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第Ⅱ卷为表达题,包括了语言文字运用题和作文。
二是题型的不断“创新”。语言运用题向来是每年高考试卷中经常出新,也是年年出新的板块。这次二模试卷秉承了这一特点,依然在语言运用题的题型上采用了新题型。根据社会事件拟写“网络留言”和根据诗句续写特写镜头(脱胎于2008年湖北卷又有变化),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阅读材料的有益“尝试”。以小说作为现代文阅读考查材料,在安徽省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选取了当代作家符浩勇的小说《荒漠一夜》作为阅读材料,并且设置了新题型——探究题,落实了《考试说明》中新增的能力层级——“F.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小说进行探究,分值为8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大挑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与理念。
虽然有了以上的诸多变化,但是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整个试卷无论是考查内容、试卷容量还是难易程度与基本能力考查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特点。试卷虽然结构变化较大,但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点并没有多大变化。字音、熟语、病句、古代诗文阅读、概括信息等都是传统题型,只是改变了它们原来在试卷中的位置而已;语言运用中的网络留言、续写特写镜头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和原来也是一致的。这种试卷结构的变化在2008年课改区的考卷中已经有所体现,考生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整个试卷依然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色彩,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思考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越是到最后越是要保持头脑的冷静。经过几轮的复习,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通过梳理归纳也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及时补救。
2、强化应试技巧的训练,不同的题型会对学生提出不同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清楚题目的能力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或者落入设题陷阱。同时注意《考试说明》中变化的部分,注意考查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的方向和内容。
3、关注时事与社会热点,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努力使作文具备时代感与新鲜感。
4、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合肥市第九中学 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