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梦回1977:好学民工两次高考圆大学梦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7-5-2 9:05:39 【字体:小 大】

来稿选登·我的故事我来写
    秉晖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工地、在路上,甚至连上厕所都在背诵,夜里则是在默记中睡去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30个年头,厦门商报的“梦回1977”高考回顾的系列报道触动了我们这代人的敏感神经,激发了我们这代人的热烈情感。最近每天起床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来厦门商报,阅读高考故事,感受同代人的喜怒哀乐。现在,我也想把自己的高考故事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家庭给了我努力上进的品格
          

    我出生在莆田九华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碧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溪,还有茂密的荔枝林。家里祖辈务农,解放前,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我有8个兄弟姐妹,3个姐姐送给别人抚养,一家人居住在大约20平方米的漆黑破烂的古屋中。解放后,大姐和大哥先后考上中专,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10元、20元钱,这在农村是十分让人羡慕的,而二姐虽然没有念过一天书,但她从人民公社成立后,一直担任大队干部,长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有这样的子女,父母觉得脸上有光,每逢有人夸奖子女有出息时,母亲总是掩盖不住微笑地说,这得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得我从小便充满了一份感恩之情,也形成了努力追求上进的品格,这为以后的高考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础。


        受家里的影响,特别是受母亲的教育的影响,从小开始我就努力追求上进。记得小学入学报名时,是母亲带我去学校的,小学老师认为我还小,让我第二年再来入学,我委屈得大哭不止,最后学校只得同意我当年就入学,小学毕业那年我担任学习委员,并被评为全校惟一的县级优秀少先队员。1963年我考上了莆田一中,莆田一中是家乡最好的中学,这里走出了林兰英、黄维垣、闵桂荣等一批著名的中科院院士,培养了数千人的教授级的专家学者、高级干部,一代代青年才俊在这里扬帆起航。
          

    1969年底我应征入伍,成为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高炮部队的战士,6年多的军营生活使我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努力上进、不甘人后的品格在军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我1969年底入伍,1970年3月入团,同年5月就入党,每年均被评为"五好战士",受过嘉奖10多次。我对哲学的兴趣就是在当兵时培养出来的,那时有一位战友的父亲是公社党委书记,他将自己在党校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交给孩子带到部队学习,我见到后爱不释手,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深刻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对我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我一遍一遍地阅读,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1977年、1978年我两次高考的第一志愿都是哲学专业。


    第一次高考放弃数学竟也上线
          

    1976年退伍回乡后,自己又重新成为了农民。最苦最累的是上山砍柴的日子,每天凌晨3、4点就得起床,吃完早饭就上路,爬过10多里崎岖的山路,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拼命砍柴,午餐吃的是从家里带去的冷饭,就一些咸菜,喝一些山涧水,填饱肚子后接着砍柴,下午3、4点左右挑着100多斤重的柴回家,傍晚才能到家,人都快要累瘫了,第二天照常这样。记得那年上山砍柴的日子,我的肩膀都磨烂了,出血化脓,衣服与皮肉都粘在一起。1977年10月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们当然为之振奋,当然要去拼了。
          

    那时我是东圳水库渠道建设工地的民工,离家住在渠道旁的龙桥村的一个仓库里,与所有参加建设的民工挤在一起,我们5个民工头挤在大炕上。白天上工地,有其他的监工在我就躲到山上偏僻的地方,一个人偷偷地复习。当时我没有进过一天学校的补习班,没有买过一本复习资料,也没有请过一位老师为我辅导,完全是自学,用的是自己初中的课本及邻居高中同学的复习资料。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复习的,数学我干脆放弃了,一则时间根本来不及,二则没有条件复习,没有房间、没有桌子,文科的资料可以看,可以背,而数学就无法练习了。
          

    在工地上,在上工、下工的路上,甚至上厕所都会默默地回顾、背诵。晚上则是在默记中渐渐睡去。就这样坚持下来,高考的前一天才请假回家,第二天就参加考试了。数学缺考,其他各科考下来都觉得不难,考完后第二天又回到了工地,当起了民工头,照常开始了渠道工地的民工生活。
          

    虽然,我很想上大学,但毕竟只有初中的文化,并且没有参加过一次的辅导,而且数学也弃考了,因此觉得上线的希望不大,只是想碰碰运气罢了。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从城里办事返回的民工,说在城里的高考上线发布栏上看到了我的名字,我的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内心的渴望一下子被掀开了,我不顾一切赶到莆田县城,当看到上线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时,那种激动、那种喜悦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我每天都期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那真是望眼欲穿的感觉,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等到通知书。


    考上了家家户户送来面线鸡蛋
          

    77年的第一次高考没有被录取,虽然有些失望,但却没有一点沮丧,没有一点失败的感觉,相反能在缺考一门的情况下总分依然上线,这使我对第二次高考充满信心,心想只要努力把数学补上去,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离第二次高考也就半年不到的时间了,那时候东圳渠道的工程已经完工,我又参加了莆田农业机械厂工程的建设,继续当个小小的民工头,还是像第一次高考复习时那样,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躲到安静的角落复习背诵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晚上回到家里就躲到二楼复习数学。每天晚上都复习到12点,甚至下半夜2、3点才入睡,第二天起床吃饭后又得上工地,一天一天就是这样地坚持下来,直到第二次高考的到来,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考完试,其他几科都觉得满意,只是数学比较没把握。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上线名单公布了,我的总分是412分,而数学也考了67分,这对我来说已是很理想的成绩了。又是一段时间的焦急等待,终于收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但家人高兴,村里的乡亲也为我高兴,这是我人生命运最大的一次转折点,即将从穿草鞋转为穿皮鞋,从拿锄头转为拿笔杆,从吃稀饭转为吃干饭。感谢邓小平,感谢高考的恢复,感谢命运的垂青,使我这个民工能有机会上大学,成为我家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临近离开家乡到厦门上学的日子里,邻里乡亲、家家户户都按家乡的传统煮面线、送鸡蛋,面线、鸡蛋摆满了厨房的饭桌、橱子、灶头,表达着农民乡亲的美好祝愿。


    激情燃烧为求知与同学争吵辩论
         

    1978年国庆后,在乡亲们的祝福中,在家人的期待中,我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乡亲,告别了父母、妻子和儿子,来到了厦门大学,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厦大哲学系78级的学生一共63人,最大的入学时已31岁,最小的入学时17岁,我已经28岁。想起当年学校生活的日子,真称得上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如饥似渴地学习情形,相信77级、78级的所有同学都难以忘怀。就连排队打饭时,一个个都拿着小本子在背英语单词。那时教室里、图书馆总是挤满了学习的人。我们经常为了形而上的问题激烈地争吵辩论,记得有一次我和其他两位比我小了10岁的同学,在南普陀饮和泉泡茶,却不知不觉中讨论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高谈阔论,引来了其他人诧异的目光,太投入的讨论以至于天黑了我们都浑然不知,在服务员的提醒下才结束了讨论。这种学习与争论,不是为了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需要,而是为了求知,为了对知识的探索,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相比较今天功利味十足的学习,我觉得当年那种纯粹的学习更有意思,它体现的是“人是目的”的价值。
        

    30年过去了,同班同学分散在祖国各地,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今,有位同学成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有位同学成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而同学中大部分是国家公务员,或者是高校、党校的老师,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