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现有英语系、商务英语系、大学英语部三个教学系部,设有二外(日、俄)教研室、语言实验室、ExperimentalClassroom、英语调频台等。学院现有17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20多名,其中正副教授26名,讲师35名,助教36名,归国学者1人,在读研究生4人。大多数教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有一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三人获省级科学三等奖,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校级八项,在各类刊物发表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教材20余部,项目组与山西省教育厅教学科研所专家以及有关中学教学专家合作,进行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关子项目的研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近97%。
英语(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开拓型的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美文学、英语写作、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法、第二外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及汉语语言文字处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一般的对外贸易业务工作。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语音语调正确、语法概念清楚,能用英语较熟练地从事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的口、笔译工作。就业范围:企事业单位、外事及外贸部门。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函电、国际商法、营销学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文史学院
文史学院是山西大同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历史三个系。现有50个教学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800多名。专职教师100多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0%。“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是学院办学的核心思想。经过不懈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考研率、就业率逐年提高;近年来,全院教师共出版专著60多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严格的管理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文史学院正在迎接新的挑战,为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汉语言文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文学修养、语言交际修养、科学研究基础及教师职业技能,能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比较文学、写作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民间文学、语文教学论等,还包括系列选修课。
新闻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系统地掌握新闻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各种类别的新闻工作、新闻管理工作的高级新闻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评论学、报刊编辑学、广告学、新闻事业管理、新闻法学、新闻心理学等新闻专业课程;写作基础、古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理论等基础课程。
历史学(四年制本科,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中外历史史实和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文教出版、文博档案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史学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史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断代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考古学、史学论文写作、自然科学基础等。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24人。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博士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者30人,在读硕士12人。现有专业资料室,藏书4500余册,报刊60余种。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65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6项,院级科研课题8项。现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两个政史、法学专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被学校确定为重点优势学科,目前正在申报硕士点。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37人,专科生146人,共21个教学班。
法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事务的能力、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从事立法、行政、检查、审判、仲裁、法律服务等工作的法律工作者以及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法律文书写作、婚姻家庭法学、法律逻辑学、律师与公证实务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并能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能够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列原著选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法学概论、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学政治课教材教法、应用文写作等。
商学院
商学院设有财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三个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28人,专任教师100多名,其中正、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4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41%。办学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合格人才”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上升;近年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1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
工商管理(四年制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生产与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旅游管理(四年制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旅游业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导游概论、旅游景点开发、宗教学、考古学等。
会计学(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财经管理的高级会计人才。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审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
医学院
医学院设有一部五系,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在校生总数5041名,专职教师232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28人,副教授7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6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通过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8项,获省部奖80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大同市科学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10篇,出版著作80余部。学院现有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9所,实习基地(院)3所,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多年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本科生考研四年来平均保持在24.5%。毕业就业率逐年提高。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知识面宽,能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中医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皮肤学、耳鼻喉科学、口腔科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
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方向)(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掌握并运用临床美容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为大、中型医院及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培养临床应用型美容医师及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美容医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微免与寄生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药物学、医学美学导论、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学、医学美容应用技术、美容化妆品学、美容牙科学、中医美容学、美容心理学。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学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急症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等。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临床技能,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诊断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西医外科学。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护理本科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与免疫、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临床药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学、康复护理学、社区与家庭护理、卫生法学。
工学院
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采矿工程、建筑工程四个系。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煤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及12个专科专业。现有97个教学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520名。专职教师216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多人。学院环境幽雅,教学设施丰富,有40个实验室,一个实习工厂和20万藏书的图书馆。近三年,全院教师共出版专著9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编写教材50部。严格的管理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土木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房屋结构、桥梁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采矿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施工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的高等工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地质学、采矿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测绘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矿产资源与房地产开发、测绘管理、城镇规划、水利交通、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具备地面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控制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RS)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自动化(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工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研究及智能控制方法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系统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我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七个教研室,三个计算机实验室。在职教师1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0人,讲师12人,博士、硕士52人(含在读)。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1283人,专科生214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124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52人。全院教师近四年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近四年编著教材级专著30多部。近四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6项,其他3项,合计科研经费40万元。有1个项目2次获省部级奖励。近年来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考研率年均20%以上。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及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复变函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教学论、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几何、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中学数学教学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统计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统计学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可熟练地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应用,能在教育、科研、经济、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统计调查、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统计预测与决策、测度论、非参数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会计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宽厚,有较高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面向信息产业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与管理、校园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4人,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2人。近年来,本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篇,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被省政府授予“五一模范集体”光荣称号。
物理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物理科研、实验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物理学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科技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中学物理教学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课件制作、电子工艺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在应用光学、光通信、光电子技术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研、数学、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及实验、电路分析及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与数理统计、电动力学、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现代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非线性光学、光学系统CAD、电子测量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光学前沿等。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现设有化学教育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教学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有长足的发展,化学专业为山西省普通高校品牌专业,分析化学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化学基础实验室为山西省普通高校示范实验室。实验、教学、科研等实验用房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997万元。目前全院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博士15人,硕士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3项,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篇,出版教材15部,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全院全日制在校生1381人。近年来,CET-6通过率逐年上升,硕士研究生考取率也逐年提高,名列学校前茅。
化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教师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化学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科研机构及其相关科技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学化学教学法、化学工程基础、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及工艺、环境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应用化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精细有机合成及实验、环境化学、分离富集技术、高分子材料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于一九九八年,现有教育技术学、网络工程、小学教育、心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分设教育技术学系、教育学系和心理学系,在校学生一千多人。学院设有软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摄影与数字图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编制、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网络教育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实验室。学院有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赴美国访问学者1人、硕士43人。近年来在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理论引领作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著作14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1项。
教育技术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宽厚、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能够胜任现代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教育网络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就业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软件产业、教育网站、电教馆和教育电视台。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网页设计与编程、摄影技艺、教育电视节目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远程教育基础。
教育技术学(网络工程方向)(四年制本科,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宽厚,有较高科学素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工程技术,具有网络教育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员,面向社会企事业部门和教育机构,从事网络规划与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资源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站设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教育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开发
小学教育(英语与信息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宽厚,有较高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型基础教育教师。就业面向城市小学和初中、基础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管理部门。
主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电脑美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与心理统计。
心理学(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心理学实验与测量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具有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能够胜任中等以上学校、社会机构及企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行为矫正治疗法、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拥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公体教学部。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3名。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课题3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对外交流、办学条件、竞技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就。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贯彻学校体育条例”先进单位;2004年获“工行杯”山西省第十五届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全体育院、系女子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并有多名队员打破了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纪录;2005年获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理论知识类第二名;2005年获“浩沙杯”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大赛五级操一等奖;获山西省“天奕?名圣美杯”健美操锦标赛大众五级、六级操第一名。
体育教育(四年制本科,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排球、篮球、足球、武术、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化学、健美操、游泳、健康教育等。
社会体育(四年制本科,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排球、篮球、足球、武术、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化学、健美操、游泳、健康教育等。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1人,设有美术系和音乐系,其中美术系63人(正副教授9人、讲师21人);音乐系48人(正副教授7人、讲师13人)。本专科在校生美术系630人,音乐系451。艺术学院拥有省内一流的专业教学楼和教学设备;如美术系的微机房、天光教室,音乐系的排演厅、舞蹈练功房、电脑音乐教室、MID教室、录音棚、电钢琴教室等,现有钢琴90台。美术系教师有15幅作品入选全国各类美术展,近百幅作品入选省级美术展,出版专著2部,画集7部;音乐系教师出版专著10部,国家级论文20篇,歌曲作品百余首,作品及演出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在省内外艺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美术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透视学、色彩学、构图学、解剖学、美术教育学、绘图、工艺雕塑、设计、书法、摄影、广告设计等。
音乐学(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文艺团体、文化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编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歌曲写作、和声学、合唱与指挥基础、音乐欣赏、意大利语音、钢琴即兴伴奏、器乐、电脑音乐应用基础、复调音乐等。
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及各级设计部门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等。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学、设计理论、平面设计、环艺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
农学院
农学院是我校与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合作办学的新建学院,现有农学、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64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13人。近年来本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篇,承担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9项。
农学(四年制本科,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田间实验设计、农业推广学等。
生物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有关工厂、科研机构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分析与技术、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基础及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