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昌航空大学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290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3.10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80多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7万GB,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建立了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41个。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
学校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分设22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具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6项、国家社科基金1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5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计划子项、“863”计划子项等2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73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1项。学校科研服务地方行业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加强与航空重点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主动与南昌市、宁波市、铜陵市、淄博市等科技部门展开沟通,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横向课题年均立项100项以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300余篇,CSSCI检索29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295件;出版论著、教材200余部。
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学校为海军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成功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委刘晓江上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
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被中纪委确定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单位,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