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 (记者向洁 实习生施梅笑)今年高考语文考什么,怎样考?在余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考生该如何备考?
4月5日下午,由团市委、市青少年宫与晨报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晨报名师课堂”之特别活动“名师教你冲刺高考”在市青少年宫A101教室举行。华师一附中
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语文组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周文涛对以上热点问题进行剖析。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周文涛老师表示,从近3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早先几年在全国大行其道的话题作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详阅今年的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有心的考生可从题型示例中看出端倪,作文题的8个示例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占主导。
周文涛称,材料储备对作文尤其重要,但不要一说到勤奋就搬出陈景润。不少考生平时不注重材料的积累、整理,写作中还常常搬出一些“婆婆级”的材料,读来索然无味,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周老师建议,考生应下功夫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做什么菜配什么料,心中有数”。
读懂“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 留心“题型示例”
华师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语文组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周文涛
高考语文究竟考什么?周文涛说,今年的“考试大纲”以及“补充说明”中,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给予明确说明,落到实处就是高中阶段的6册必修教材、6册读本,湖北省的试题可以说全部取材于这12本书。
“会开车,还要懂交规,高考也是一样的道理。”周文涛说,考生应花点心思看一看“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事实上,很多考生甚至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读懂其中的信号。
比如针对语音、字形题,今年“考试大纲”中的有关要求把“常用字”改为了“常见字”,一字之差体现了高考的导向。根据国家语委的统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3500个。常见字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包括报纸、杂志、普及读物中常见的字,可见难度实际上是提高了。从试卷来看,我省试题前几年就已跳出“常用字”范围,曾经考过的“稔”、“膺”、“韪”、“噬”、“蛊”等都不是常用字。
不过,“常见字”大多在课本和读本中出现过,不是很冷僻的字。考生可以把常见字整理成表,对完全拿得准的不用归纳入表,剩下的基本上不会超过100个,再用红笔将掌握的划掉,最易出错的不会超过20个,而后逐一消灭。
今年的“补充说明”有一大亮点,后面附有“题型示例”。它传递的是一种考试形式,意味着高考命题的内容会变,命题的角度会变,但绝大多数命题的方式很可能要按“示例”来出。对此,考生要加以重视,尽早适应,小心被新题型“撞腰”。
以成语考查为例,湖北省前几年的题型几乎都是“判断选择以下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或是“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今年的 “题型示例”就很有新意:如天津的“词语填空”,把词语、成语、名句放在一起,选择填空。福建的“换句子”,句子里用了一个成语,后面括号中又有一个成语,题目问换了以后意思不变的一项是哪个。全国卷中,节选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用3个成语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还有考生很关注的文言文部分。近几年湖北卷一般是四大题,一题考词语,一题考内容归纳,一题考理解,一题考翻译。而今年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文言文断句。这种题型也是近几年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频频露脸的。
“题型一旦改变,有的考生就适应不了,导致丢分。”周文涛认为,复习过程中,考生可结合题型示例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进行专题整理,按考点归纳不同考题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如字形题,主要就是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要善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