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辅导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高招诈骗 高考工具 高中新课程 艺术高考 高校频道
各省高考:全国综合 上海春季 天津春季 古巴
 
插班生考试式微大学校际自由转学路在何方
来源:解放日报 2010-5-26 【字体:小 大】
插班生考试式微 大学校际自由转学路在何方

 复旦大学近日传出消息:从2011年起将退出“上海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招生考试”。而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早在前几年已退出此项考试。名校的退出,是否意味着“插班生”考试日渐式微?此项考试为大学生转学开辟了通道,是学生从一般大学迈入重点大学的“立交桥”;如今“桥面变窄”,大学转学制度又该何去何从?

  “插班生”考试影响衰减

  沪上高校“插班生”考试自2000年起推出,为国内首创,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参与此项考试的高校基本都是重点大学,选拔对象为本科院校一年级学生,考试内容和录取方式均由高校自主确定。“插班生”考试第一年,有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海大学等7所高校参加,“阵容”强大。一些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差几分没能考进名校,一年后通过“插班生”考试圆梦。此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格局,为学生创造了第二次选择高校的机会。

  如今,重点大学为何对“插班生”考试兴趣日减?教育界人士分析,原因有几方面———

  其一,重点大学每年招收的插班生人数很少,但在组织命题、考试、录取过程中要花费不小的成本。学生进校后,还涉及学籍调整、院系安排、适应性教育等,比较“麻烦”。

  其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高校每年上报的招生计划数拨给“人头费”。插班生转学后,学籍发生变化,但相关的办学经费并未跟着学生一起“转”。所以,对大学来说,插班生招得越多就越吃亏。

  其三,随着上海高考录取制度变化,“插班生”考试对于高校和学生的吸引力都在下降。如平行志愿填报,使得“高分落榜”的考生大幅减少。以前,考生高考差2分没进复旦,可能就落到了二本院校。现在,复旦进不了,有可能进上海财大、华东师大。这样一来,名校不太可能通过“插班生”考试招收许多“漏网”的高分考生,考生希望通过此项考试“跳龙门”的愿望也不再强烈。有教育界人士预测,“插班生”考试因为名校的退出,势必降低“含金量”,今后可能会有所调整。

  转学制度有诸多益处

  应该说,“插班生”试行那么多年,为沪上高校的转学制度作了积极探索。教育专家建议,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在总结插班生制度经验成败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自由度更广的大学转学制度。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转学是十分常见的事。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1983年从美国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实际上,他1981年进入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西方学院,那是一所小型文理学院,算不上名校。学习两年后,他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据悉,哥伦比亚大学每年大约从1300名申请者中录取100名左右的转学生,录取比例小于10%,竞争比较激烈。除哥伦比亚大学外,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都接受转学学生。名校对转学学生的录取标准包括:学生在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成绩、SAT或ACT标准考试成绩(类似中国高考)、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等。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指出,自由转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学校,都有许多好处。不少学生在进入某所大学前,并未充分了解这所大学的文化和专业特点,进去后可能觉得不适应,或者他们希望有机会从一般大学进入名牌大学。有了转学制度,学生就有机会自主选择大学,提高学生与学校、专业的“匹配度”,也增添学习动力。对大学来说,可以通过转学制度,建立起相应的“淘汰制”,从其他学校录取优秀学生,把不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流转”到别的学校,保持学生群体的“品质”,提高办学质量。此外,转学制度也将推动大学之间的竞争。大学生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其实是“用脚投票”,将促使学校之间展开教育服务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自主招生应与自由转学“联动”

  大学转学制度怎样才能在国内高校建立起来?

  教育专家认为,“插班生”考试属于现行高考录取制度的一种“修订”,或者说“嫁接”。在高考集中录取的制度下,此项考试有较大局限性,所以无法演变成自由转学制度。

  熊丙奇说,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转学制度之所以比较顺畅,是与“申请入学”的高校招生制度紧密联系的。高中毕业生凭借SAT或ACT考试成绩、中学成绩、课外实践情况、推荐信等去申请大学。进入这所大学学习一两年后,如希望转入另一所大学,照样可以申请入学,没有统一的高考分数线“卡”在那里,许多大学之间学分互认,这些都为大学生转学建立了“通途”。

  随着国内高校“大一统”高考录取的格局逐渐松动,专家认为,高校招生改革应与转学制度的探索结合起来。据透露,今后本市将实行“分层、分类”高考,即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联合统考,高职院校可申请入学、注册入学。那么,能否先在高水平大学和高职院校层面,各自试行转学制度呢?与之相配套,还需进行学分管理、办学经费投入方面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再探索一本、二本、专科院校之间的转学路径。自由转学,将使国内高等教育资源成为“一湖活水”。徐敏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2009-2010年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
    ·2009-2010年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重点大
    ·2009-2010年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中国大学分专业排行榜——哲
    ·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10
    ·1955-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最多
    ·1955-2009年当选中国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
    ·1978-2009年获国家重大社科奖励最多的十
    ·1978-2009年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最多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