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211”诞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开始酝酿,酝酿过程经过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国务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讨论最终定型,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一批名单,2011年,“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不再新增学校。
对于有志于读研的学子来说,需要对“211”这个概念提起重视。这里暂不讨论“211”在复试中的潜在影响,单说直接影响。
(1)在保研(即推免)中,不少高校只接收“211”大学的学生,如《四川大学2013年接收校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申请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学生所在学校原则上应为‘211工程’及以上层次院校”,这样规定的学校不在少数。
(2)调剂中,不少高校只接收“211工程”大学的调剂生,如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的调剂办法中几乎需要校外调剂的专业都要求:学生所在学校原则上应为“211工程”及以上层次院校。
(3)国内的不少顶级大学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虽然大多未明文规定招聘对象的出身,但是据笔者了解不少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本硕博的学校中需要至少一个“211”两个“985”。
小211
2012年10月10日,河北大学在其官网上更新资料,称学校“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他不少“小211”高校的学生也兴奋地称,可以借此“洗白”原来非“211”的身份,扬眉吐气了。从2012年开始,我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省部重点大学,也称“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现在这一工程内的高校分布如下:东北地区12所,华北地区15所,华东地区10所,华中地区19所,华南地区8所,西北地区17所,西南地区19所,共100所。这一工程开始不久,会有何影响还尚未可知。笔者预估,可能对考生的实际影响不大。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间还有一些学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间。“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是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解决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名单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东北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C9
最初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确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教育部18亿元的拨款,之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申请进入“985工程”,使得第一批的“985工程”高校形成了2 7格局。2009年10月,这9所大学的校长经过讨论,决定学习美国常春藤和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模式,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 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互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互相承认所修学分;举办暑期学校(C9-Summer School),扩大“九校联盟的影响”,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紧密合作;成立联盟网站,博士学位论文互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