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调剂 - 正文

2017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考研调剂信息

来源:3773考试网 2017-3-20 23:23:54


一、学校简介

  我校地处美丽的江城武汉,九省通衢。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15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二、学院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是由原材料学院和冶金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相关专业始建于1953年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时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1961年开设的耐火材料专业、1974年开设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涵盖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冶金热能工程(自主设置)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教授62人(二、三级教授3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楚天学者计划”教授1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宝钢优秀教师奖5人,省级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3人。学院在校学生近3000人,其中本科生2369人,硕士生452人,博士生89人。

  学院积极探索本科生培养新模式,实施了“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班”、“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全新的培养计划和导师制。学院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湖北省材料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拥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跨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6门。近年来,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获奖每年达30余人次。

  学院所在学科点建有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冶金材料研发推广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表面与界面科研基地、高精度轧制技术与新材料加工科研基地、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标样研究所、湖北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科研与测试机构。近五年来,学院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0余项。

  学院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与武钢、宝钢、中铁建、中广核、中铝、东风汽车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设立了“濮耐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和“中信铌钢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三年学院组织在校学生赴欧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人数达50余人,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

  6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一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类企业掌门人。

  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校训,努力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我国在材料与冶金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奋斗。

  三、冶金工程学科介绍

  截止2016年,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全国排名第六,是我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http://www.thea.cn/news/terminal/10/16586.html

  本学科源于1953年成立的中南钢铁工业学校炼铁和炼钢专业,1958年学校更名为武汉钢铁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和2003年钢铁冶金学科先后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冶金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设立冶金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学科和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展,本学科已成为中南地区钢铁冶金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我国钢铁工业培养了如武钢(集团)董事长邓琦琳、安阳钢铁集团董事长王子亮、广钢集团董事长张若生等42位大中型国有钢铁公司领导和一大批技术专家。

  本学科植根于冶金行业,紧密围绕我国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行业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在“先进钢铁材料生产及性能控制”、“纯净钢冶炼理论与工艺”、“冶金物理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在高磷赤铁矿精矿造块与高磷铁水高效预处理、二次含铁渣尘高效综合利用、取向硅钢制造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大型高炉专家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二次精炼设备及中间包和结晶器流场模拟与控制、大线能量焊接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组织转变行为与控制、氧化物冶金技术和原位析出第二相纳米级粒子强化高强度结构钢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五年来,本学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明专利授权25项;发表学术论文72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92篇。

  四、学术科技活动

  在科研的同时,为了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及学院研究生会设有多个学生会部门(主席团、秘书处、学术部、宣传部、公关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礼仪队、实践部、新闻部等),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如:承办研究生新年晚会、组织学生去其他学校研究生会进行学习交流、科技文化节系列(摄影大赛、桌游大赛、诗歌朗诵、英语沙龙、感恩节活动等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主题活动。研会因你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五、调剂专业要求

  材料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工

  研究生招生调剂意向采集服务系统现已开通,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调剂,我院将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在线给予回复!请保持关注调剂系统的调剂状态。关于调剂流程,可以咨询:张老师027-68862108。

  确定以及已在调剂系统填报我院系(冶金系)的同学,请发一封邮件至:wangwei74@wust.edu.cn方便后续复试等相关事宜的通知。

  复试主要内容:钢铁冶金学(炼铁、炼钢、连铸),英语自我介绍,具体复试内容后续通知。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独招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