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全国中考 >> 安徽中考 >> 文章正文
 
巢湖市2009年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整理自:招生考试网 2009-4-2 11:49:50

巢湖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了巩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根据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状,特制定评价方案。

一、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要分别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领导组织与监察机构,负责评价的组织和监察工作。

县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领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部门人员、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依照本办法制定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领导、指导学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工作,对全县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组织培训学校负责人与教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

各中学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评价监察小组,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和实施本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

市属学校、企事业办的学校、民办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所在行政区统一进行。

二、评价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内容详见《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议学生提供6项实证材料: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关键的表现性作品、作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可的表彰、获奖证书;关键性评语;自我描述。

三、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两部分。

1、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对学生三年的成长过程给予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收集各方面评价结果,在相关人员参与下(不少于3人)写出。

2、等级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中除“公民道德素养”维度的评价结果分A、B两等外,其余四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均按A、B、C、D四个等级评价。其中“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维度的实证材料按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评定,考试成绩9-10分为A等,7-8分为B等,5-6分为C等,4分以下(含4分)为D等;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考试成绩27-30分为A等,22.5-26.9分为B等,18-22.4分为C等,17.9分以下(含117.9分)为D等。

3、学生综合素质五个维度等级评定结果,按照A、B、C、D分别赋值为4、3、2、1分进行总评。总评分达到18-20分为A等,14-17分为B等,10-13分为C等,9分以下(含9分)为D等。

为防止A等比例过大,导致评价结果在高中录取中失去意义,各校“公民道德素养”的评价A等不受比例限制,“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个维度评价,每个维度的A等不得超过参评人数的40%,具体比例由县区根据实践情况自定。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领导组应进行调解与处理。总评为A等的学生要在学校公示。

四、评价结果的使用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生的主要依据,2008年,初中毕业生凡综合素质评价中有1个维度为D等的学生,不予毕业,只发给初中结业证书。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2008年,参加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评结果必须达到C等及以上,其中,录取省、市示范高中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评结果必须达到B等以上(含B等)。

3、在普通高中录取过程中,若考生文化课总成绩相同,按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录取

五、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

2009年,我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操作程序,实行无纸化信息管理,以降低工作强调,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六、评价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各地各校都要建立和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和申诉制度,保障2009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附: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第11稿)

要素

关键表现(参考)

实证材料(参考)

公民道德素养

遵纪守法

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遵守集会纪律。

③遵守校内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④不进入不适宜中学生的活动场所,不参加迷信活动,不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班主任期末评语记录

遵守纪律情况的班级记录

在合作性学习、活动中典型表现记录,担任班级、社区、学校等社会工作或参加社区服务等情况记录

在班级值日、学校环境保洁等方面表现记录

△校级以上德育方面的获奖证明

△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得校级以上荣誉证明

言行、习惯等方面的特例观察记录,校级以上违纪处分或违法等记录

明礼诚信

①尊重他人及其劳动成果,未经同意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②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不叫他人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③待人诚恳、不说谎、不作弊,守诺信;借他人钱物及时归还。

自尊乐群

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要素

关键表现(参考)

实证材料(参考)

遵守公德

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

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观看演出和比赛时做文明观众,不起哄,不无故提前退场。

③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爱护环境

①爱护环境卫生,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

③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不向家长提出不合理的生活要求。

④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兴趣

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考勤及作业情况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

阶段性学业考试与考查成绩

课外阅读笔记等自学成果

研究性学习情况记录及代表性成果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情况的记录

△在县(市、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发行的著作

学习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

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学业表现

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

②作业质量高。

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要素

关键表现(参考)

实证材料(参考)

实践能力

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

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

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劳动、技术等课程学习情况记录或考查成绩

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制作等活动的记录

△地理、生物考试,理化生实验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查成绩

△发明创造等证明材料

△校级以上科技创新类获奖证明

创新表现

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

动。

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身体健康

①良好的身体素质。

②精力充沛。

平时锻炼身体观察记录

△体育与健康考查成绩

△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证明

△三年身体检查记录

身体健康状况观察记录

心理健康状况观察记录

心理健康

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

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活健康

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

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

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审美情趣

①发现并欣赏自然、文学、艺术作品等的美。

②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爱美观念,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仪表庄重,和谐文雅。

③情趣健康,不看宣扬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

参加班级、学校等组织的文艺活动的记录

音乐、美术等学科考查成绩

△校级以上艺术类获奖的证明

△在县(市、区)级以上刊物、演出等上发表、展示艺术作品

审美

表现

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

②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③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学校自我鉴定)

综合

性评

签名

学生

班级评价小组

教师

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
    ·2009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江西蓝天学院榜首
    ·2003~2009东北地区大学前25名
    ·2003~2009华北地区大学前40名
    ·2003~2009华东地区大学前50名
    ·2003~2009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西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年中南地区大学前40名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