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暂不实施高中指标到校
不过,之前曾经热议过的“高中指标到校”新录取方案,没有写进此次征求意见稿。
有教育界人士就表示,“高中指标到校”今年未能实施,有可能是因为阻力太大。“高中指标到校,绝对是一场博弈。给多少名额,怎么给名额,非常困难。”该人士打了个比方:一个好学校,拿的名额多了,生源受影响,它也不愿意。少了,全市这么多学校,分都没办法分。不过,大部分家长还是对高中指标到校寄予厚望。“如果孩子成绩只是中上游水平,在办学质量较好且竞争激烈的初中就读,很可能拿不到学校的推荐生名额,“裸考”进名牌高中的竞争十分激烈,败北概率较大;相反,如果进一般乃至办学水平更差的初中,孩子冒尖并拿到推荐名额就读名牌高中的概率就大多了。这样的话,谁还要择校啊!”
专家观点
信力建:政策类似画饼充饥
民办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信力建就不客气地直言,这样的政策类似于画饼充饥。
他表示,目前广州有47万非本省户籍人员,其中外来工子女就有30多万。受学位“瓶颈”困扰,这些流动儿童“挤”进公立学校不足三成。早有专家指出,广州如果要全部满足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免费读书问题,起码要建上百所公办学校,经费巨大。“即使有钱,也很难马上征地马上盖学校,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土地问题非常难解决。预计三五年内,这一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没有钱,又没有地方,这样的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新政不是画饼充饥,又是什么?还不如多在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方面出一些实际的政策,让外来工子女真正得到实惠。
就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有50万农民工子女,已全部做到有书读,但还没有做到以“公办学校”为主。他表示,广州有1500万人口,而它的用地规划是按照户籍人口来办的,也就是说,700万人的用地规模要解决1500万人的各种需求,这其中包括教育。为此,很多区即便是想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也是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