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北中考 - 正文

 
名师详解2010年武汉市中考考试说明试题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10-4-3 11:20:04 【字体:小 大】
武汉市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昨日出台。今年中考考试科目有何变化,各科试卷结构和考点内容有何调整?昨日,本报约请部分武汉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解读

图文:名师详解武汉市中考《考试说明》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樵采写整理

  武汉市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昨日出台。今年中考考试科目有何变化,各科试卷结构和考点内容有何调整?昨日,本报约请部分武汉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本月10日,本报将举办中考名师报告会,约请名校名师分析中考命题变化,提出备考建议。敬请广大考生关注。

  物理

  考点增加1个内容变化较大

  和去年相比,物理科目考点要求由67个增加为68个,其中a级要求由37个增加为44个,b级要求由30个改变为24个,考点内容变化很大,要求更高更具体。

  明确改变的要求有:能用图示法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改为“能用示意图描述力”;a级要求提升为b级要求的有:“知道物体沉浮条件”、“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增加的内容:“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知道波长,频率和速度的关系”、“认识效率”、“新材料及其应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由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要求的有:“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

  在对“浮力”、“机械效率的理解”、“杠杆定律”以及“电路”的分析方面专业性要求更强;而对于滑轮组的考查,不再是局限于“一定一动”的模式;在“电路”中不会刻意回避混连的情况。

  1、制定复习时间计划表,将所学知识结构网络化。2、整体把握知识,抓好专题训练。3、选好例题,精选习题。4、针对考点要求,抓基本知识点,查漏补缺。

  化学

  分值增加12分C级目标增8个

  化学科目的考试说明和去年有所不同:

  1、分值由去年的42分增加为今年的54分,小题数由去年的10题增加为今年的14题。

  2、增加了8个c级目标,其中,认知性目标5个: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原理;3、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体验性目标3个: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2、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念;3、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分值有所增加,将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融入各知识内容之中,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1、关注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与主干知识相关的涉及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热点问题。

  2、要把物质性质的知识融入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方法。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检验分离除杂”、“科学探究专题”、“基础实验专题”、“综合实验专题”等专题复习。

  语文

  试卷结构变化大客观题比例增加

  今年语文中考的试卷结构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差异。

  今年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等;第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采用填充题、选择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这与去年试卷结构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所不同。

  变化趋势为:1、增强了客观题的比例;2、关注课本中出现的字音、字形、词义、语段等基础知识;3、文言文阅读增加了对常用虚词用法的考查;4、泛读文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强调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5、精读文本人文气息浓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情感体验、主旨探究几个方面设题;6、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让语文走近生活;7、材料作文的解读方向和立意角度因没有明显的提示语,增强了考查难度。

  1 、夯实课本基础知识,构建文言文常见知识体系。

  2、现代文阅读应明确考点,训练中注重与文本及作者的思想碰撞。

  3、加强对材料作文立意角度的训练,学会从关键词和提示语整合立意方向与立意深度。

  数学

  禁带计算器入场选择题侧重基础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数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微调:

  在说明中再未出现运用计算器答题的说明,这意味着今年的中考不允许考生使用计算器。要求考生“能解决基本的数值计算问题”,不搞过分繁杂的计算,复习备考要完全笔算,重视计算方法的训练。

  在选择题示例中增加了这样的说明:“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样题中,将2009年的样题例5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中系数问题删掉,替换为简单的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还增加图形中动点的问题。当然,这不足以说明选择题会有很大变化,选择题中出现难题往届也只有一到两题,有没有变化,还要看马上到来的4月调考和后面的5月调考。

  1、仍然要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并结合考试说明,作备考准备。

  2、提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相互联系的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相似题找共性、找差异,不要机械记忆,要培养分析的条理性。

  3、既要注重七成基础题的得分,还要注重热点知识、重点题型的复习,如几何证明中的变换、从全等到相似、由特殊到一般、二次函数、有实际背景应用问题、概率统计问题等。

  英语

  完形题减为一篇主观题比重增加

  与去年中考英语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在题型上做出了以下调整:

  1、听力测试。2010年考试将注重基本能力的测试,同时将加大对大对话和短文的理解。

  2、考试词汇。《2010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词汇表》将有所调整,删减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词汇,另选入教材中的常用词汇。

  3、完形填空。由2009年的两篇改为2010年的一篇,重在考查学生把握语段内容的能力。

  4、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短文为三篇,材料篇幅长度略有增加,总字数在1000词左右。所选材料将包括如叙述文、广告、告示、说明书及指令等体裁。

  5、主观题。2010年英语中考将增加主观题的比重,共35分。原完形填空中的A篇改为主观题中的第五大题“词与短语选择填空”。此题选材来自课本,目的是让考试回归教材。

  总体来看,初中毕业生应在听力方面达到每分钟120词,课外的泛听总量应不低于50小时,课外阅读量达到15万字,并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1、以教材为本,加强阅读和听力专题训练,词汇手册上要求掌握的1700多个词汇量一定要掌握。

  2、根据知识能力要点上涉及的话题,进行专题训练。

  3、注重阅读理解,特别是整体上的理解,此外,书面表达要清晰,书写要整洁。

  思想品德

  考点有增减题型有变化

  与去年相比,2010年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在考查要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上有一些变化。

  在“我在成长”中,1-8条顺序有调整,将“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列为了第1条;第25条,去掉了“正确认识好奇心与从众心理”,改为“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在“法律与我同行”中,第7条,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改为“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第13条,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在“承担责任,融入社会”中,第6条,增加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第26条,增加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第28条,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改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增加了“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新增了第7条“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2、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3、关注时政热点,提升解题能力。4、强化针对性训练,规范答题要求。

  历史与社会

  增删内容较多整体难度加大

  考查范围有变:由去年的三本书(七<上>、八<下>、九<全>)减少为两本书(八<下>、九<全>)。初三年级全一册的内容占到全卷的50%,比去年增加5%,即大致增加2分的考试内容。

  考查要点有变。减少的要点包括:中国历史部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的加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地理常识部分:地球、地球仪常识;湖北武汉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等。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民主化追求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方面增加的“掌握”层次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洋务运动”、“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极格局与‘冷战’政策”等。增加“理解”层次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我国的外交成就”、“手工工场的出现与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等。

  1、依据课程标准复习,夯实基础知识。2、可设立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古今历史对比、中外历史对比等专题复习。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