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陕西中考 - 正文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说明大纲试题解读
来源:西安日报 2010-3-22 8:43:52 【字体:小 大】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说明大纲试题解读

“今年中考会有哪些变化?”“考什么内容?”是学生和家长眼下最关心的话题。日前,陕西省教育厅权威发布《中考说明》,预计本周将发放到考生手中。针对《说明》中的变化和重点,考生该如何科学的复习?近日,记者邀请七位名师,对复习方法进行了指导,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语文

  创新探究综合考量

  李志龙

  西安高新一中初三语文教研组组长

  通过分析陕西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历年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年特别强调“常用汉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复习中,要牢记字(词)的读音、字形,要学会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句的含义。除了课本上的积累外,还要关注生活,了解一些新词语的含义,如“绿色生活”、“白色垃圾”、“低碳生活”等。

  经典诗文默写,是常规题型。默写占分约在6分左右,一般会出一些供选作的试题,或八选六,或两组选一组。复习时要熟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50篇背诵篇目。2009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中,没有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也没有出现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

  而从2010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来看,出现了完整的古诗文默写题。继2006年、2007年中考试题考查整首诗默写后,这种题型再次出现在《中考说明》中,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原有的给出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一定的要求默写的形式,也要加强对整首诗的识记。特别要关注的是:今年将增加对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段)名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熟记《春》《天上的街市》《金色花》等经典现代诗文。

  连续几年来,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综合性学习版块,都可谓是整份试卷的亮点。从2007年关注“于丹现象”到2009年“我爱我的祖国”,均是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设题。新颖而又有创意。复习时,要注意多搜集6月上旬以前的各方面信息,特别关注热门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教育现象等,这些不仅是综合性学习内容所关注的,也是阅读文章考查的首选材料。同时,关注热点,还可以让我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更具时代感。

  提起阅读现代文阅读,学生往往觉得复习时无处下手。其实,只要在复习课本时,梳理课文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关注课后习题中关于该知识点考查的方法,用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做针对性的训练,有的放矢,收效自然显著。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课外,考点尽在课内。只要在复习课文时及时总结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用法等。考试时自会成竹在胸。

  从2010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中可以看出,“炼字”和“情感把握”的考查仍是古诗赏析热点。同时,《十七日观潮》《柳》《山中》这三首诗的选择,都能看出课内外知识结合的重要性,联系课文《观潮》、李商隐生平和王维诗作特点,这三首诗的考题亦可迎刃而解。另外,要对诗歌的“内容把握”和“艺术手法”给予适当的关注,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新增加的考点。

  数学

  结合示例重点训练

  樊王晔

  西北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考生务必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和陕西省2010年《中考说明》。对于有变动部分,要高度重视,对删除部分,要结合示例,反复斟酌,把握准确,不要草率取舍;对于新增内容,要结合示例,领会到位,重点训练。

  考生必须对照《中考说明》,理清中考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对于各部分的核心内容,要搞清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可能以何种形式来考,会在第几题、占多少分,都必须心中有数,严格按照《中考说明》划定的范围复习,切忌盲目拓展范围和难度。这样,才能把握好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要牢记“重点知识年年考,一般知识轮流考”的中考命题规律。

  结合《中考说明》选好一种复习资料,使用资料不可照搬,要注意领会变通,讲究实效,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然,你最终会迷失中考的方向,功败垂成。

  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总结、积累,例如遇到分情况讨论问题、遇到选择方案问题等,把常用的方法、常出现的错误都总结一下,慢慢就会逐类旁通,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复习要合理安排时间。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这一阶段,必须通过全面复习,扫除知识盲点,突出基础知识训练。第二阶段,针对《中考说明》及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真题,逐题专项过关。这一阶段,要特别突出各部分核心内容,并适时突破难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通过训练,掌握中考考试技巧,要最大限度减少无谓失误,提高准确率,提高速度,练习考场时间的把握。这一阶段,要努力克服审题粗心、解题过程不规范以及容易出现的一些习惯性低级失误。在临近中考前两个月,考生还要注意自觉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使自己的生物种逐步与中考时间接轨,决不可养成好开夜车,白天状态不佳的习惯。

  英语

  有效理解厚书变薄

  谭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初三英语组

  在做听力练习时一定要做好测试的心理准备,通过做笔记提高对听到信息的瞬间有效理解能力,引导同学们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来比较推测对话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听,有重点地去听,测试时,并非所有的听力材料中的每个词、句子都能被听懂,这时就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或根据信息的前后联系来推理、分析、修正、判定、预测词义或问题的答案。中考时的补全对话考察的其实就是情景对话能力。这基本属于易题或较易题,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不妨多读书上初一初二的听力原文,多背经典的情景对话,特别注意对常用句型的理解背诵。

  中考对阅读水平的考察分了三种大题型: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我认为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篇略高于自己水平又不高于中考难度的阅读练习,切记分三步走:模拟考试要求做题,然后查词典解决不认识的单词,最后结合查词典所得的有效信息细读文章。这样还可逐步提高对单词的认知程度。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勤动笔,即阅读做题时要将找到的信息标上对应的序号,这样在检查时可以做到省时高效。

  作文的训练要注意密度,一周一篇比较合适,所写话题可参考《新课标》要求。我给学生的这种写作练习规定了一下几方面的要求:必须有层次性。先讲明观点,再把题目要求的几方面的内容搭建3到4句话的框架,最后以一两句话结尾。接下来参考字数要求,把基本框架逐步充实。但是,要注意多用书上的基本句式,多用原话,多用基本单词,不用自己不会写的单词,不用拿不准的单词或短语,不用不熟悉的句式,不用中式英文。当然,考虑到得分,可以有效的借鉴前面试题中的有用信息。另外,同学们应该重视初三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它既是对初一、初二所学知识的滚动复习,又在课本内容中适当增加了词汇量,扩充了知识范围,强调了语言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

  最后,我再谈谈我们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拥有的一些基本材料。课本是不可缺少的,还得有一本包含有词、短语、句式、知识点讲解加一套针对性非常强的练习题等方面要点的复习书。当然,为了在中考前一周左右把厚书变薄,建议必备2个本,A本是用来写作文和进行考试错误更正的,B本是用来听写和记录其他所犯错误知识点的。A本建议用红笔写出错题的原因分析及正确的做题思路,作文补充必要的有用句式。B本上是易错词的听写,和短语的听写,还有易犯错知识点的理解解释听写。事实上这2个本是同学们大考前的红宝书,考前看看两个本就能很好的帮助大家轻松面对考试。

  物理

  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吴春江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级教师

  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应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需记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梳理出来,并印发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

  试题仍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物质内容主要有;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结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主要有声和光、机械运动和力、电和磁,能量主要有机械能、能的转化和转移、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围绕考点,突出“重点”。现在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关注最新科技发展。②关注时事新闻。③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④关注问题情景(例如试卷上给几幅图片,让你说明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⑤关注探究过程(例如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用泡沫小球放大振动)。⑥关注探究过程的思考。⑦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⑧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善于利用因特网采集热点信息,为教学服务,为中考复习服务,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复习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物理题解表述的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题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些,如画光路、力的图标中的箭头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实验题,必须在没有实际仪器的情况下把各种实验及要求牢记在心,应答时严格按题中要求来作答。计算题综合性强,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对有数字运算的题目一般应采取从已知条件开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数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解题过程中,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化学

  紧抓主干注重实验

  沙涛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高级教师

  注重对“主干”内容的复习,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让自己的理解、推理、分析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的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通读教材,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将散乱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化学用语规范性书写的练习与复习。复习要特别注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规范化书写,提高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题型。对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复习,重点是弄清注意事项;搞清重点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对一些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复习,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实验过程的描述;对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要以操作和现象的表述为重点,做到真实、具体、简洁。要关注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题型。

  注意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新走向,而且分值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以环保、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产、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题目,以检查自己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

  逐一过好“考点关”

  李鸿

  陕西师大附中特级教师

  近年我省思品中考试题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强调坚持以体现“三维”目标为主、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主观试题为主、以创新思维为主、以生活热点为主的命题原则,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注重考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与表达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等。显然,那些机械式的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理解的方法,违背了中考试题的大方向,也无法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要全面细致地把握和理解59个考点,逐一过好“考点关”。简便而有效地复习办法是依照考试说明的每个考点,依次对照教材并在教材中寻找其知识内容。如在复习“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这一考点时,就可以在教材中查找自信自立的含义、怎样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这一生活态度的意义等知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考纲与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考纲带动教材复习,以教材知识支撑考纲要求。

  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分类目标的要求,明确每个考点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试目标要求。尤其要重点把握那些既是能力目标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19个考点。这些考点是: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孝敬父母长辈、尊重宽容帮助、尊重不同文化习俗、社会公平、遵守社会规则、做负责任公民、奉献精神、自我保护、人格尊严、尊重个人隐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祖国使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民族精神、全球观念、艰苦奋斗等,这些考点将成为今年命题的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

  要掌握科学审题方法和答题思路,在答题技巧上下功夫。除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模考外,千万不要忽视考试说明中提供的“题型示例”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题目代表了今年考试的命题方向,预示着今年试题的变化趋势,透露出了准确的考试信息,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要逐题进行分析解读,从中领会、理解中考命题的思路和答题要领。今年考试说明给考生提供了48道“示例题”,其中36道选择题,12道非选择题。从分析这些“示例题”背后蕴含的考试信息来看,今年的试题将在继续考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使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生活化,融考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之中,注重学生的行为要求,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尤其是12道非选择题,实际上是12种题型和12种命题方式,一定会在中考命题中体现。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去感悟亲情、提出建议、说服他人、评析行为、讲述意义、判断情境、简答理由、概括意思、设计未来、各抒己见、辨析观点、阐发启迪。考生应该以这些经典题目为“标杆”,仔细体会、品味其中的命题立意、设问方式及答案的文字组织,学会审题、答题的科学方法。

  历史

  强化技巧抓住热点

  石俊玉

  西安市西光中学高级教师

  中考题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基础知识,《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但要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传统的双基仍然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只不过在考察方式上有所创新而已。

  历史事件之间互相联系与先后相承的,有其内存联系,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复习中,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六本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

  以史为鉴是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特点,四年以来的所有试题都与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与社会热点结合,可以以小热点的问题呈现,这样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链接多考点,因而开放性、探究性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了。

  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讲究技巧,另一方面在做题方法,给学生多总结技巧。评价历史人物的方式:(1)什么样的人(称谓)。(2)做了什么事,起了什么作用(史实)。(3)最后取得了哪些伟大功绩(结论)。

  按陕西中考要求进行,包括试卷长度,题型,时间,格式等,强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等。通过模拟练习,让学生总结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记者褚丹宁李琳(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