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刘雅娴报道)2010年中考,具有乌鲁木齐市常住户口的初三毕业生志愿填报由以往的4个志愿增至两个批次8个志愿,此外还可以填报2个中等职业院校志愿,共计10个志愿,而往年最多只能填报5个志愿。
5月21日,记者从2010年乌鲁木齐市初高中(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首府乌鲁木齐共有2.7万名初中毕业生,有2.6万余名毕业生参加中考,1.5万余名学生升入普高,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的学生达7544人,其中汉语言考生共6273人,维语系和哈语系为1271人,和去年持平。
2010年,职校和普高录取比例由2009年的3.5∶6.5调整为4∶6,普高招生人数也在去年16340人的基础上减少了1000余人。
据了解,首府从2006年开始实行保推生制度,保推生比例从最初的15%逐年提高到50%,在50%的保推生中,保送生和推荐生比例今年进行进一步调整,保送生占到30%、推荐生占20%,保送生人数首次超过推荐生人数。
据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中考录取中,普通高中学校擅自变更招生计划、扩大招生规模、超班额录取的考生,不能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号。对违反本规定擅自择校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不予注册学籍。
此外,乌市教育局将给每个学校发放《乌鲁木齐高中招考指南》,供考生家长参阅。
■继续阅读
报考放宽户籍条件
往年,非乌市户口的考生报考乌市的普通高中,按照计划外招生,而今年,此项条件有所放宽。
2010年,初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据户籍状况,可填报6至10个志愿,往年最多只能填报5个志愿。第一批次填报的15所学校为自治区重点高中、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或享受自治区重点高中招生政策的学校,考生可填报4个志愿:计划内、计划外各填报两个志愿,分别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二批次填报的学校为除一批次以外的乌鲁木齐地区其他普通高中学校,考生也可以填报四个志愿。
对非本市户口,但在2007年4月30日之前取得疆内常住户口,并在乌市连续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考生,允许填报高级中学、实验中学、二十中、二十三中一批次学校计划内第一志愿及所有一批次学校计划外志愿和二批次计划内、外共7个录取志愿。
在2007年4月30日之前未取得疆内常住户口的考生(包含疆外户口),只能填报普通高中含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的所有学校的计划外录取志愿。
以第一志愿为主
普通高中录取根据普通高招录取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填报的普通高中志愿,依据考生中考各学科等级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同时参考中考原始总成绩,分类列序,分批次、按等级由高到低录取。第一批次录取学校或市级示范性普通中学录取的考生,其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应为B等以上(含B等)。
对于达到全市普通高中计划内录取标准,但普通高中计划内志愿落选的考生,市教育局根据考生毕业学校的位置就近或相对就近的原则统一按计划内分配至未录满计划的普通高中学校。
历届考生中考原始总成绩下浮10分进行录取。
推荐生总分加20分
享受推荐生、保送生政策的考生应具有本市3年以上(包括3年)的常住户口,本学区就近入学,有连续3年学籍并在校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A等条件。
保送生、推荐生的招生实行分配指标、择优录取。其中保送生的中考原始成绩应不低于其所报一批次学校计划内分数线的90%;推荐生在报考所推荐学校时,享受中考录取总成绩加20分的倾斜政策。
录取加分有原则
今年,乌市民考汉考生中考原始总成绩上浮50分。回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烈士子女,因公牺牲、致残(一级至四级)的人民警察子女和人民解放军子女,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国家级一、二等奖的考生,中考原始总成绩上浮10分。
户口在乌市的现役军人子女,在普通高中计划外录取时,中考原始总成绩上浮10分。
另外,经录取学校认定、市教育局审核通过的体育特长生,普通高中录取时,中考成绩原则上不能低于2010年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70%。各普通高中特长生的录取人数不能超过各学校录取学生总数的5%。享受特长生录取政策的考生,其综合素质评定应为B等以上(含B等),其专业学科等级评定应为A级。
网上公开查学籍
为了更加规范招生程序,今年乌市将与高考看齐,在9月份首次实行网上公开查询学生学籍,学生可直接登录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网站查询自己的学籍情况。
今年各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经核对无误后,由乌市教育局下发统一印制录取通知书,统一编排高中录取编号,同时录入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库,原则上开学后不再进行学籍注册。
上中等职业学校有补助
今年,首府将有1万余名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资助政策。
今年补助政策扩大。具有农村、县镇户口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每学年1500元的生活资助。南疆三地州的农村、县镇户口学生免学费,其他农村、县镇户口的按25%的比例人数免学费,大约每生每学年免学费2000元。算下来,具有县镇、农村户口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每年3500元的资助。
此外,首府市区的学生享受到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学费补助,还将有所提高,各区县还设立了宏志班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将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奖学金、勤工俭学和困难学生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