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
适时的绍兴古城,已尽夜半,在月光下朦胧着。由于飞机晚点的我们寻觅觅地出来觅食。“酒香不怕巷子深”,闻到酒肆意飘香的父亲,想暖暖身子,便引着我们顺着酒香去小巷里闯荡。
淅淅沥沥的雨,叮当有声地敲打在青石砖瓦上,被雨水阻隔了脚步的我们退避到一户墨瓦白墙的屋檐下,抬头,竟是一家挂着酒旗的小酒家,酒旗,在在轻柔如水的月光下招展着。
店主很和气,看着栉风沐雨而来的我们,本想打烊的他,呼唤女主人去炒上几个小菜,自己则;利落地操持起手上的伙计,将几颗梅子轻盈的投入壶中,炉火在风的吹动下炽热地闪亮。
他先为我们斟上一杯先前热好的黄酒,在征得父母允许后,我因口渴难耐,几大口便将一杯酒咕嘟下肚,丝毫没有品出一丝酒味,还呛得满脸通红。
店主笑了笑:“自古以来啊,没有人似你这般豪饮,这样啊,亵渎了那酒。酒是需要小口地缀饮,品出味儿的。”
我毫不服气,对诗词颇有研究的我,便卖弄起自己的才学:“古代文人墨客,在借酒消愁时,不都是一饮而尽的吗?曹操叹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便把酒临风;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也是不分皂白地豪饮的,李商隐‘心断新丰酒酒,消愁又几千’哪有时间细品?”
一日不饮如隔三秋的父亲,眠了一口小酒,待酒味回甘,才缓缓地说:“平民百姓有浊酿,达官贵人有清酒。饮酒,自不都是为了消愁。狂饮下肚的,只有景阳冈的武松十碗不分滋味地下肚,还有兴趣盎然的人,如红泥火炉旁的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才是饮酒的境界,即品酒是生活中温馨与美好的沉淀。”
我沉浸在空气中的酒香中,听得沉醉了,为自己的拙见,感到愧疚。
生长在绍兴这酒乡的店主,自有自己对品酒的一番更深的解读:“品酒,慢慢地辨别滋味,触发的,也可是豪情。人说杜甫不如李白豪迈,我却爱他在细品中嗅出人生的真谛,‘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更爱王勃,品出了酒的寓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生死早已寓之于品酒上。品酒,在于等酒味回甘后,在唇齿间流离,品的是滋味,更是情怀。我们绍兴人便钟爱细细地品,慢慢地尝,让酒,在舌尖,历久弥新。
我了然、恍然。人生不也正是品酒一般吗?有些情感,只有历久,才会弥新。品,便是对细致入微的情怀与体会的追求。
炉上的酒热好了,我学着店主与父亲,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沁人心脾的香味瞬间将我味蕾裹挟,黄酒的回甘,不偏不倚地绽放舌尖。觥筹交错间,我品出了酒的滋味,对白居易“遥知湖上一杯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的浅薄理解,与对绍兴酒的陌生,与酒、与品、与味、与情一起,变得醇厚,在我心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