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初招 - 正文

2014西安民办小升初测评与热点联系密切

来源:西部网 2014-6-1 9:59:14

人民网西安5月31日电(杜旭涛、高岗)5月31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14年西安市民办学校“小升初”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测评举行。据介绍,此次西安市总共有23所民办学校参与“小升初”阶段性测评,该测评分值占录取总值的30%。那么本次阶段性测评内容有何特点?学生测评后又有什么感受?学生家长对此次测评有何看法?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学生:靠死记硬背可能过不了

31日上午10点30分,西安铁一中测评点,随着一声电铃声响,参加“小升初”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测评的学生陆续走出测评教室,向人群中的家长走去。

“题不难,都答完了。”参加测评的高盛轩说,测评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题都很活,如果靠死记硬背可能就过不了。”测评内容中的一道实践应用题让高盛轩记忆最深,“感觉让用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盛轩说,“好像要用数学知识,但又得有点生活常识。”

“一个表盘上标着节气的给我印象比较深。”参加测评的雷君静认为,本次测评的内容与生活比较贴近。

记者随机采访十多名参加测评的学生,他们中多数人表示,“题目不难但很活”,“与生活贴近”,“靠死记硬背可能过不了。”

老师:测评内容与当前热点联系密切

“比如阅读理解《向日葵》,它最后一题就是让学生在母亲生日时对她也说一句祝福话,设题亲切、平和,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注重对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引领。”

西安铁一中语文老师向老师对测评内容中涉及语文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她介绍,此次从铁一中测评内容中涉及的语文点来看,内容更加注重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同时,测评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口语表达、仿写,都是结合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记者发现,在2014年阶段性测评中,测评的内容与当前热点话题紧密结合,比如“丝绸之路”、“雾霾”等。其次,在测评内容上更加注重体现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中华传统美德”等。

教育局:严格把关防“奥数”进入测评内容

据了解,西安市总共有42所民办初中,而此次参与“小升初”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评价的民办学校有23所。“报名人数低于西安市教育局审定的招生计划总数120%的民办学校,不参与此次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评价。”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田征说。

据田征介绍,阶段性评价的内容侧重综合发展能力的评价,淡化纯知识记忆性评价,强化综合能力思维性评价,注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而不得有‘奥数’内容,严禁‘奥数’与升学挂钩。”

据介绍,“小学生毕业综合素养阶段性评价”的内容由学校自主确定,区、县教育局进行监督。田征介绍,在对测评内容进行评价时,学校交叉进行评阅,同时有监察局、纪委等单位进行监督。

家长:尽管阶段性测评占比小,但更重视

按照西安市民办学校“小升初”的政策要求,2014年仍为综合素质评价,包括综合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占录取总值的70%,即210分)和综合素养养成阶段性评价(占录取总值的30%,即90分)。

从录取占比来看,尽管综合素养养成阶段性评价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在多数家长看来,综合素养养成阶段性评价更加重要。“只有90分,但可能上得了上不了好学校就在这90分。”家住东郊的汪女士说,她的女儿也参加了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平时女儿学习比较好,综合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肯定也不会差,“但西安这么多学生,都想进入好学校,必然竞争就在这90分了。”

同时,在汪女士看来,由应试教育转为全面素质教育,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马上转过去也不现实,所以阶段性测评以考试形式进行,尽管分值占比小,但更要重视。”

未被民办院校录取学生将“免试就近入学”

据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田征介绍,“阶段性测评”结束后,将结合学生“过程性评价”,于6月19日向学生发出通知书。

而对于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各区县教育局要严格按照学区划分范围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公办学校直接分派学位。

区县要依据学校现有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班额标准(每班50人)编定辖区内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以区县为单位,统一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再由区县下达学校执行,禁止超计划招生。

5月31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西安市民办学校“小升初”阶段性综合素质测评如期进行。图为测评结束后,学生随家长一起走出测评点。高岗 摄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