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 2010年中考已结束,深甽中学传来喜讯,继2007、2008年取得农村初中中考平均分第一名后,相隔一年,2010年再次取得农村初中中考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宁海中学3个奖励名额,向深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深甽中学现有15个班级,755名学生,48名教职员工。近几年来,深甽中学也像其他乡镇一样,优秀教师、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深甽中学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对此,深甽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也十分焦急。该镇党委书记应培杰明确指出:“一个地方学校不办好,教育不发展,经济就不会发展,各项工作也搞不好。”自2005年开始,镇里便出台《深甽镇校长目标考核量化细则》、《深甽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目标考核细则》、《深甽镇推进素质教育奖励暂行规定》等措施。为保证这些举措的落实,镇里每年投入近80万元,用来奖励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成绩出色的校长和教师,从而提高了全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管理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素养。去年在市、县教育局支持下,又陆续投入近300万元,在全县农村初中率先给深甽中学建300米的塑胶跑道,积极创造条件,为教育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甽中学则不断自我加压,锐意进取。他们贯彻以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的理念,针对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狠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抓师德提升,抓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抓教育管理的技巧与水平。学校与宁波市民盟结对,参与“烛光行动”,每年派4名教师到宁波七中、宁波江北实验中学等优秀学校进修,市民盟则每学期派宁波市名校长、名教师到学校上课带徒,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贯彻以学生发展促学校发展的理念,以生为本,实行“二抓一促”管理模式,即抓优秀型、潜力型学生,开掘其潜能,发挥其优势;抓差生转化,使他们不断进步;促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既要读好书,更要做好人,注重德育工作,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明显提升,学习风气大大增浓,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去年有一个叫张军波的同学,母亲走失,与年老的父亲相依为命,因经济拮据,父亲不能支付其学习费用,他便经常逃学。学校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一次次上门家访劝其返校读书,去年中考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知恩中学;今年有个叫胡海飞的女生,父母离异,母聋哑,无力负担她的生活,她便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学校从领导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对她十分关心,副校长孔林根把获得县先进的500元奖金送给她买学习用品。班主任崔军德为她联系了一位企业家,每月资助她500元,一直到大学毕业。在社会和学校的关爱下,该同学自强不息,刻苦读书,这次中考如愿考入宁海中学。(记者君羊通讯员闻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