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分省专升本 - 甘肃专升本 - 正文

 
2011年甘肃农业大学专升本考试考试大纲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 2010-12-28 【字体:小 大】
2011年甘肃农业大学专升本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矿物的类型划分、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结晶作用、晶体形态与矿物的成色机理等基本理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物理性质等基本知识;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肉眼鉴定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元素、克拉克值、矿物的概念、晶体与非晶质体、矿物的形成、矿物的其它特征、矿物的肉眼鉴定、矿物的主要性质、矿物分类、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矿产资源的概念、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基本属性的内容。

习题作业:

1、简述矿物、造岩矿物、矿产资源的概念、类型、特征等区别与联系。

2、试述晶质体与非晶质体、类质同象与异质同象的区别。

3、如何鉴定常见的造岩矿物?

4、什么是三原色、三补色、加色法和减色法?

5、什么是矿物的硬度、解理、光泽?

三、岩石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及其科学与实践意义,了解岩石之间的转化机制,熟悉常见岩石的名称与利用途径。常见岩石类型的成分、结构、构造与其形成环境与形成条件之间关系的理论;常见岩石类型及其鉴定特征等基本知识;常见岩石类型的鉴定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岩石的概念、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的概念、形成、特征、分类与主要类型;沉积岩的概念、形成、特征、分类与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概念、形成、特征、分类与主要类型。

习题作业:

1、论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基本特征。

2、简述岩石与矿物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分类体系和主要岩石类型。

4、简述沉积岩与沉积物的区别。

5、风化作用包括那些类型?沉积岩的形成包括哪些阶段?

6、

四、构造运动与地质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地壳运动、地质作用的基本运动规律;熟悉地质图的阅读技能和从地质图上采集地质信息的方法,培养空间思维与转换能力;掌握地层接触关系;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对流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基本理论;地质构造、地质作用的类型与特征、地质年代表等基本知识;地质图的阅读与绘制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构造运动的概念、方式、特征、动力机制与结果;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对流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概念与特征;火山与地震地址作用;地质年代与地壳演化简史;地质作用的含义、特性、能量、类型等内容。

习题作业:

1、试述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对流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论述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的类型与基本特征。

3、简述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动力和结果。

五、大气和气候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的热量与湿度特征、大气的基本运动规律、气候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熟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析天气特征与变化的基本技能。掌握热量和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大气降水的物理过程、大气环流等基本理论;大气的物质组成与垂直分层、天气与气候的成因、区别与联系、气候带、大气的热量状况和大气湿度、气候变化等基本知识;主要天气系统的判别、气压图的阅读与分析、大气环流模式的绘制等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大气物质组成与分层;太阳辐射、大气能量及其保温效应、辐射平衡;大气湿度、蒸发与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大气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等内容。

习题作业:

1、试述大气的湿度特征、大气降水的类型与物理过程。

2、论述大气环流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论述气候变化的特征、规律与原因。

4、论述大气的物质组成与垂直分层、天气与气候的成因、区别与联系。

5、论述气候带和气候型。

6、论述蒸发与凝结的区别。

六、水圈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河流、冰川、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熟悉地下水等水位线的绘制、地下水补给量、贮存量、消耗量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河流、冰川、地下水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均衡、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地下水均衡等基本理论;河流、冰川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等基本知识;地下水等水位线的绘制、地下水补给量、贮存量、消耗量的估算等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潮汐与潮流、波浪、洋流和水团运动;海平面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与沼泽;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习题作业:

1、论述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的基本内容。

2、简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联系地下水等水位线的绘制、地下水补给量、贮存量、消耗量的估算的方法。

4、简述河流、水系、流域、水情要素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5、简述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分类。

6、简述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地貌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地貌的分级体系与类型,熟悉地貌的形成与过程以及各类地貌的基本特征,了解各类地貌认识与描述方法。掌握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基本理论;各类地貌的基本特征等基本知识;鉴别各类地貌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地貌的概念、地貌的形成、地貌的组成要素、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的分类、地貌的等级、地貌的发展;风化作用与地貌、风化壳;崩塌地貌、撒落地貌、滑坡地貌、蠕动地貌;暂时性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岩溶作用与岩溶地貌;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水堆积地貌、冻土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荒漠与黄土地貌。

习题作业:

1、论述地貌的概念、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基本理论。

2、简述各类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貌的分类、地貌的等级。

3、简述河流地貌、黄土地貌中的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类型。

4、什么是河流阶地?包括哪些类型?河流阶地是怎样形成的?

5、什么是风化壳?风化壳包括哪些类型?

6、什么是岩溶作用与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包括哪些类型?

八、土壤圈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熟悉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图的阅读与绘制技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掌握成土作哟感与过程、土壤分布规律的感基本理论;土壤的形态、剖面、物理、化学性质、土壤肥力等基本知识;土壤图的阅读与编制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分类,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概念,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和合理利用和保护。

习题作业:

1、什么是土壤?它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3、试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成土因素?

九、生物圈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组织水平上生物的特征、生境的特征、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的原理;熟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保护对策。掌握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基本理论;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等基本知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生物分类系统、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及其特征;生态系统概念、性质,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水域生态系统的分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

习题作业:

1、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关系事怎样的?

2、什么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自的特征又是如何?

3、试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4、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5、试述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特征。

十、土地狱分异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要素,熟悉自然区划、土地评价、土地结构分析的原理,了解自然区划、土地评价、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景观及不同尺度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自然区划的概念、方法、原则与我国的自然区划方案;土地分级、分类、土地评价;土地结构的概念、类型与分析方法。

习题作业:

1、试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要素。

2、简述自然区划、土地评价、土地结构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1、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建等.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夏邦栋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5.

4、周淑贞等.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严钦尚,曾昭旋.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遥感概论》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遥感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以本科生为主要对象,主要介绍遥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遥感应用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遥感基本原理、遥感的物理基础;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遥感应用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在讲解时着重于遥感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绍,而不侧重于某一具体的遥感技术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了解遥感概念、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和影像解译原理;

2. 了解遥感技术进展和遥感前沿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中的作用;

3. 了解并掌握航空照片、卫星图像等不同类型遥感影象解译方法,以及运用遥感图象进行地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

4. 了解并掌握遥感影象专题信息方法和遥感应用技术,具备应用遥感技术从事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调查和分析的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 遥感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遥感的概念和遥感的工作过程,了解遥感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遥感的发展简史以及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分类、遥感的特点、遥感的应用、遥感的发展简史以及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等内容。

习题作业:

1、解释遥感的概念。

2、试述遥感的分类和特点。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二 遥感物理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磁辐射度量的有关重要概念、电磁辐射与物体的相互作用、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段及其特点。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度量、电磁波谱及各个波段的特点、电磁辐射原理和电磁辐射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习题作业:

1、解释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照度、辐射出射度、黑体、大气窗口的概念。

2、试述黑体辐射的三个重要定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

4、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

5、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三 遥感技术系统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目前遥感中主要的遥感平台、传感器及其特点和遥感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遥感平台概念与分类、遥感器概念与分类和遥感信息传输与处理等内容。

习题作业:

1、           简要回答你遥感信息传输与处理的理解。

2、           解释遥感平台、传感器的概念。

3、           简述遥感平台、传感器的类型。

4、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5、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6、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四 遥感数据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航片的立体观察方法、陆地卫星影像的空间特征和分幅编号与注记和陆地卫星影像的空间特征和光谱特征;了解航空摄影概念及过程、航空影像类型、主要标志、几何特征、物理特性等。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内容包括航空摄影概念及过程航空影像类型、主要标志、几何特征、物理特性、立体观察;地球资源卫星概述、陆地卫星影像的空间特征、物理特征、光谱特征、分幅编号与注记等。

习题作业:

1、简要回答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有几种描述,其意义各是什么。

2、简述航空摄影概念及过程、航空影像类型、主要标志、几何特征、物理特性。

3、简述陆地卫星影像的空间特征、物理特征、光谱特征、分幅编号与注记。

 

五 遥感影象目视解译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和基于ERDASIMAGINE的遥感制图方法;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和基于ERDASIMAGINE的遥感制图方法。

习题作业:

1、试述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的主要标志。

2、简要回答基于ERDASIMAGINE的遥感制图步骤。

3、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4、试述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六 遥感图像处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方法,了解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等。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光学影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方法;彩色合成原理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方法;加色法和减色法原理,数字图像的辐射校正原理、几何校正原理和方法,数字图像的对比度增强、空间滤波的方法、彩色变换的原理和方法、图像运算原理和方法。

习题作业:

1、简要回答辐射校正及其方法。

2、简要回答几何校正及其方法。

3、试述遥感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

4、什么是多源信息复合,举例说明多源信息复合的意义。

5、试述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主要方法。

 

七 遥感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遥感在植被、土壤、水体、地质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植被遥感、水体遥感、土壤遥感、地质遥感等内容。

习题作业:

1、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

2、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包括哪些内容?

3、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植物类型,监测植物长势?

4、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

5、简要回答遥感在水体方面的主要应用。

6、什么是高光谱遥感?它的主要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1、赵英时.遥感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科学出版社,2003.

2、浦瑞良.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党安荣.ERDAS IMAGINE 遥感图象处理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德仁等.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测绘出版社,2001.

5、周成虎等.遥感影象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1.

6、梅安新,彭望禄,秦其明,刘慧平.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专升本
    福建专升本 | 安徽专升本 | 山东专升本 | 江西专升本 | 辽宁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 湖南专升本 | 湖北专升本 | 上海专升本 | 广东专插本
    河北专接本 | 江苏专转本 | 北京专升本 | 浙江专升本 | 重庆专升本
    吉林专升本 | 黑龙江专升本 | 山西专升本 | 天津专升本 | 甘肃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 陕西专升本 | 内蒙古专升本 | 四川专升本 | 云南专升本
    浙江省22 | 新疆直升本 | 广西专升本 | 江苏专接本 | 青海专升本
    上海插班生
    政策法规
    考试大纲
    考试问答
    试题答案
    录取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