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诊断方法;(6)化疗原则和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二、循环系统
1.总论
掌握:心血管疾病诊断要求,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心功能诊断(心功能分级)、并发症诊断
2.心力衰竭
掌握:(1)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2)左心衰和右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4)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措施
3.心律失常
掌握:(1)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病机制分类、治疗学分类);(2)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学治疗、手术治疗);(3)心房颤动(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治疗要点)
4.原发性高血压
掌握:(1)概念;(2)临床表现和特殊类型高血压;(3)鉴别诊断;(4)治疗要点(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危重症处理)和用药原则
5.冠心病
掌握:(1)主要危险因素;(2)冠心病分型;(3)心绞痛(临床表现、发作时心电图表现、分型诊断、治疗);(4)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血清心肌酶学和心电图改变、诊断标准和诊断步骤、鉴别诊断要点、常见并发症、治疗措施)
三、消化系统
1.胃食管反流病
掌握:(1)胃食管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的概念;(2)临床表现;(3)治疗原则
2.慢性胃炎
掌握:(1)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2)临床分类和病理分型
3.消化性溃疡
掌握:(1)发病机制;(2)临床特点和特殊类型的溃疡;(3)鉴别诊断;(4)常见并发症;(5)治疗
4.肝硬化
掌握:(1)病因;(2)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3)常见并发症;(4)治疗(腹水的治疗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
5.原发性肝癌
掌握:(1)分类(按大体形态分类、按细胞分型);(2)常见转移途径;(3)临床表现;(4)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显像和CT的诊断价值;(5)主要的鉴别诊断;(6)主要治疗手段
6.肝性脑病
掌握:(1)常见诱因;(2)发病机制的几个主要学说;(3)临床表现及分期;(4)治疗
7.急性胰腺炎
掌握:(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表现)和常见并发症;(3)淀粉酶、脂肪酶、B超和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4)治疗
8.溃疡性结肠炎
掌握:(1)概念;(2)主要病理学特点;(3)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4)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9.上消化道出血
掌握:(1)概念;(2)常见原因;(3)临床表现;(4)诊断思路(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要点
四、泌尿系统
1、肾小球疾病
掌握:(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2)肾病综合征(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常见并发症、治疗目的)
2.尿路感染
掌握:(1)概念;(2)常见的致病菌、细菌入侵途径、机体易感因素;(3)临床表现;(4)尿常规检查和尿细菌检查的意义;(5)主要的鉴别诊断要点;(6)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方法及疗程
3.慢性肾功能衰竭
掌握:(1)概念和临床分期;(2)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3)主要的临床表现;(4)治疗要点、血液净化的类型、高钾血症的处理措施
五、造血系统
1.贫血
掌握:(1)概念和分类;(2)临床表现;(3)缺铁性贫血(病因、常用的实验室指标、治疗要点和铁剂补充的注意事项)
2.白血病
掌握:(1)白血病的概念和临床分类;(2)急性白血病(分型、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支持治疗、化疗原则和常用方案)
3.出血性疾病
掌握:(1)出血性疾病分类;(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常见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
六、内分泌和代谢性系统
1.总论
掌握: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即定性和定位诊断、功能诊断)
2.弥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掌握:(1)临床表现;(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停药指征;(3)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甲亢危象的治疗
3.糖尿病
掌握:(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区别点;(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3)诊断标准(1997年)和诊断要点;(4)治疗;(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临床表现、治疗)
七、风湿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掌握:(1)临床表现;(2)自身抗体
八、神经系统
1.脑出血
掌握:(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要点;(4)急性期治疗
《内科护理学》考试大纲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咳嗽与咳痰的性质、护理。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临床类型、护理。
(3)咯血的常见原因、咯血量分度,护理。
2.支气管哮喘: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护理。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6.肺炎:分类、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7.肺结核: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类、化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及不良反应、消毒、结核病的预防控制。
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
9.自发性气胸:概念、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10.呼吸衰竭: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表现、护理。
(2)心源性水肿的概念、特点及护理。
(3)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的概念。
2.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的概念
(2)慢性心力衰竭: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3)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抢救配合与护理。
3.心律失常:分类,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主要处理要点、护理。
4.高血压病:分类和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概述:冠心病的概念、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分型。
(2)心绞痛: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3)急性心肌梗塞: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6.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护理。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慢性胃炎:病因、临床表现、护理。
2.消化性溃疡: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4.肝硬化: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5.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肝动脉栓塞化疗病人的护理。
6.肝性脑病:概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7.急性胰腺炎: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8.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肾性水肿:概念、机制、护理。
(2)尿路刺激征:概念、护理。
(3)尿量异常:多尿、少尿、无尿
(4)血尿:特点
2.肾小球疾病
(1)概述:概念、分类。
(2)肾小球肾炎:急性、急进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3)肾病综合症: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3.尿路感染:病因和发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4.急性肾衰竭: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5.慢性肾衰竭:概念、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出血倾向:概念及护理
(2)发热:护理
2.贫血
(1)概述:概念、实验室诊断标准、贫血严重度的划分标准、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临床表现。
(2)缺铁性贫血:概念、铁的代谢、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3)再生障碍性贫血:概念、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3.ITP: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4.白血病:概念、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Graves病:概念、临床表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类型、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2.糖尿病:概念、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处理要点、护理。
第八章风 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风湿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关节疼痛与肿胀:护理
(2)晨僵:概念、护理
2.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3.类风湿关节炎: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护理
(1)意识障碍:概念、程度
(2)言语障碍:分类
(3)感觉障碍:概念、分类
(4)瘫痪:概念、肌力的分级、分类及鉴别、护理(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2.脑血管疾病
(1)概述:脑卒中的概念、脑血管疾病分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3)脑梗死:概念,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的概念、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4)脑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5)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护理。
3帕金森病:临床表现。
6.癫痫:癫痫及痫性发作的概念、影响癫痫发作的因素、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与护理。
7.重症肌无力:概念、临床表现、危象的防治。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1.概述: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消毒。
3.病毒感染:
(1)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
(2)艾滋病的病原学: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隔离措施。
4.细菌感染
(1)伤寒: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隔离。
(2)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隔离。
(3)霍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隔离。
《药剂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药剂学、剂型与制剂的定义
2.药剂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
3.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按分散系统分类的类别
4.药典的定义和历史演化
5.处方的定义和类型
6.GMPGSP的含义
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1.介电常数与极性的关系及代表溶剂
2.溶解度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与增加溶解度方法
4.药物溶解速度的定义,Noyes-Whitney方程的概念
5.粒径的表示方法与粒度分布图
6.粉体密度的概念
7.粉体流动性的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
8.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9.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品种)
10.HLB的计算,不同HLB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1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12.制剂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13.影响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增加稳定性的方法
14.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各方法的实验条件)
第三章 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的分类和特点
2.液体制剂常用溶剂的类型
3.液体制剂常用辅剂(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
4.芳香水剂、糖浆剂的定义与制备
5.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
6.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过程
7.溶胶剂的双电层结构和性质
8.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Stokes方程)
9.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及原理
10.乳剂的定义和特点
11.乳化剂的种类、选择对乳剂类型的影响
12.乳剂的不稳定性的表现和原因
第四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1.注射剂的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
2.热原的定义、组分、性质及去除方法
3.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4.注射剂常用附加剂
5.等渗、等张的概念及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6.注射剂的生产环境特点和要求
7.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8.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9.Vc处方分析及实验步骤
10.输液的临床应用、分类和质量要求
11.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
12.冷冻干燥的定义、流程图及存在问题
13.滴眼液的质量要求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第五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与丸剂
1.散剂的定义、分类和制备工艺流程
2.粉碎的机理和混合的方法
3.颗粒剂的定义与特点
4.颗粒剂湿法制粒的主要步骤
5.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制成胶囊剂的限制
6.空胶囊壳的成分与规格
7.硬胶囊剂的制备过程
8.软胶囊剂的定义、特点与制备过程
9.滴丸剂的概念、特点和工艺流程
10.中药丸剂的定义与制备方法
第五章 片剂
1.片剂的特点和分类
2.片剂的常用辅料的选用原则、分类、作用机理、主要辅料举例
3.干湿法制粒流程图
4.片剂压片前处理
5.单冲压片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调节
6.包衣的目的、包衣种类和要求
7.主要的包衣材料
8.压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片剂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实验:颗粒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溶出度测定)
第七章 栓剂
1.栓剂的定义和质量要求
2.栓剂常用基质(举例)
3.栓剂的制备方法和置换价的定义
4.栓剂的质量评价
第八章 软膏剂和凝胶剂
1.软膏剂的定义、分类和质量要求
2.常用软膏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石蜡、羊毛脂、硅油)
3.常用乳剂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
4.乳膏剂(乳剂型基质)的处方分析
5.水溶性基质的种类
6.软膏剂的制备过程和方法
7.眼膏剂的基质要求和制备
8.软膏剂的质量评价项目
9.凝胶剂的定义、特点和常用基质卡波姆的性质
第九章 膜剂、涂膜剂
1.膜剂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常用膜剂成膜材料、膜剂的制备方法
3.涂膜剂的定义、组成和制备方法
第十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1.气雾剂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2.气雾剂的处方类型和举例
3.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4.喷雾剂、粉雾剂的定义
第十一章 中药制剂
1.浸出制剂的定义与特点
2.常见浸出制剂的种类(重点是汤剂和酒剂的定义、制备方法)
3.中药合剂的定义和制备
第十二章 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临床意义)
2.缓控释制剂的设计限制
3.五种释药原理,重点是溶出原理、扩散原理和渗透压原理
4.缓控释制剂的设计要求,常用辅料类型
5.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的类型和主要骨架材料
6.胃滞留片、生物粘附片、膜控释片、渗透泵片的定义和特点
7.影响渗透泵片释药的因素
8.植入型给药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9.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实验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步骤
第十三章 经皮吸收制剂
1.TDDS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3.药物的理化性质对经皮吸收的影响
4.常用吸收促进剂(举例)
5.膜控释型经皮吸收制剂的生产流程
6.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检测项目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1.靶向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2.脂质体的定义组成与结构
3.相变温度的定义与意义
4.脂质体的特点和临床作用机制
5.脂质体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
6.微乳、亚微乳与普通乳的区别
7.微乳的特点和制备步骤,影响微乳成乳的因素
8.复乳的定义、特点、类型,复乳的制备过程
9.微球的定义及特性
10.纳米囊和纳米球的定语及特点
11.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主要种类
第十五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2.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给药系统
3.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4.蛋白质的变性表现和原因
5.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化方法
第十六章 生物药剂学
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药物体内吸收的概念和类型(胃肠道吸收和非胃肠道吸收)
3.药物的转运方式及各方式的特点
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5.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
6.非胃肠道吸收(注射、口腔、肺部、三种黏膜吸收的定义和特点)
7.药物体内分布的定义,表观分布容积的定义与意义
8.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9.药物代谢的定义与代谢过程
10.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1.排泄的定义与方式
12.肾排泄的机理,影响肾排泄的因素
第十七章 药物动力学
1.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动力学模型的种类
2.隔室模型的定义和特点
3.主要参数K,t1/2,V,Cl的定义与计算
4.单室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例题1)
5.单室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例题2)
6.单室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滴注停止后血药浓度计算(例题3)
7.单室口服给药模式图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8.残数法求口服给药药动学参数的步骤
9.二室模型的特点
10.多剂量给药的定义,多剂量函数的表达式
11.稳态血药浓度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定义及计算
12.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与意义
13.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实验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1.药物制剂配伍的定义与目的
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3.固体药物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的现象
4.液体制剂配伍工艺和配伍环境的影响
5.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第十九章 药物调剂与药学服务
1.医院药学部的工作性质与具体任务
2.药库与调剂室的建筑与设备要求
3.门诊调剂业务的特点、要求及操作程序
4.预防门诊调剂差错的措施
5.处方管理与处方书写要求
6.住院药品调剂业务的供药方式与质量管理
7.国家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的定义及筛选原则
8.药品分类方法和特殊药品保管
9.社会药房的的定义、特点、类型与任务
10.药品销售的准备与销售程序
11.药学服务的含义与目标
12.开展药学服务的步骤
《生物化学检验》考试大纲
第一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1、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特殊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抗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
5、 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转运。
6、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
1、 纯水的制备方法和纯度检查。
2、 实验方法和标准试剂的分级。
3、 实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4、 实验方法评价的指标。
5、 评价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6、 方法学性能标准和方法性能判断指标。
7、 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
8、 诊断试验评价指标及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 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1、 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2、 其它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5、 影响电泳的因素。
6、 常用电泳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7、 电泳区带的染色和定性定量测定。
8、 层析法的概念与分类。
9、 常用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10、离心技术原理和离心机分类。
11、各种离心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12、自动生化分析议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13、自动生化分析方法和校准。
第四章 酶学分析技术
1、 酶活性的概念、单位和单位的计算。
2、 酶促反应进程和底物动力学。
3、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4、 工具酶和酶偶联测定法。
5、 同工酶产生的机理和测定方法。
6、 血浆酶的来源和区域化分布。
7、 酶活性测定和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8、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第五章 体液蛋白质检验
1、 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2、 个别血浆蛋白质的特性、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3、 疾病时血浆蛋白质的变化。
4、 血清总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5、 血清白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6、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7、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 体液葡萄糖检验
1、 血糖的来源、去路和调节机制。
2、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3、 糖尿病的代谢变化。
4、 低血糖症的原因及分类。
5、 酮体的生成、测定及临床意义。
6、 半乳糖代谢及生化缺陷。
7、 血糖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8、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糖耐量曲线变化及临床意义。
9、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0、血清糖化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11、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12、尿糖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3、脑脊液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2、载脂蛋白种类和性质。
3、脂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