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采取“7+4”的组题方式,在题量、单科分值教比往年高考有所减少。命题思路清晰,基础知识面广,基础题多,难度较为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和知识网络化的考查,具有较好的高考导向作用。
一、“二模”试题特点
1.试卷紧扣考试说明,坚持对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以双基、重要化学原理、为主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有: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电解池、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强弱电解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S、N、Mg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方程式等。
2、试题题型新颖、紧扣新教材,有创新。如8题对Ksp的考查、23题中Fe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选择题较灵活,迷惑性选项的干扰能力强,如:对可逆反应反应热标定的考查。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准确掌握,提高了客观性试题的考查功能。
3、突出新教材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能力尤其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方面要求较高,体现了新课程实验的理念。通过对铜和稀硝酸反应装置的选择判断,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理解能力、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和对实验步骤的条理性描述能力。实验原理来自教材内容,实验装置高于教材,但却基础、新颖,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
4、有机推断注重对信息获取能力的考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括了选修五的所有重要官能团的性质,有较好的区分度。
但试题也有遗憾,如属于选看内容的H2S的性质和NH3空间构型,在此份试卷26题中的出现是值得商榷的;而作为高考热点的电离和水解的内容则体现较少。但试卷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相对一模试题有所提升,是一份很好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如: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方程式不配平、反应条件错误或漏写以及可逆符号使用不当,消去反应方程式中的水漏写,有机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等。
2、答题不规范。如:要求写化学式的写了名称或该写名称的写了化学式。
3、解题能力差。对27题中所给的信息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和应用,导致-CH3的位置判断有误,而碳架结构判断错误,在其后的反应方程式书写中延续错误结构。如:要求写化学式的写了名称或该写名称的写了化学式。
4、实验能力差。在26题中,学生不明确试验的目的,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对试验的语言描述逻辑混乱,缺乏条理性。
5、不能合理安排理综三科的做题时间,导致单科出现大量空题,影响整体得分。
三、后期备考建议:
1、认真研读考纲。对考纲中能力要求要逐一落实,同时对考纲中各知识点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要逐一落实,对考纲的变化尤其要关注,对考纲解读中例题要认真研究,从中发现信息。
2、回归课本,扎实基础。抓基础并不意味着浅薄,高考中的许多试题或答案都源于课本。对课本基本知识点要认真准确的理解,强化主干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3、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整理知识,注重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结构,使零散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以提升能力。
4、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和答题习惯的训练。学生答题要规范和完整。注意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控制好理综三科的答题时间,合理安排做题顺序。
5、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合肥五中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