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简介
常州工学院位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1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5万多平方米,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生活、运动设施,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延陵学院(公有民营)、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5个二级学院和直属教学部。
学校设有32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全校本专科在校学生13000余名,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占40%以上。金怡濂、汤定元、徐至展、许学彦、沈学础、薛鸣球等6位院士受聘为我校的名誉教授,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400多位高级专家常年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由一批德高望重的教授领衔、一批年富力强的副教授、讲师担纲、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为主体、教学工作为主渠道,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把日常管理、服务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科学管理,从严要求,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始终保持较好的水平。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建有物理、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实验室,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实验室,金工、数控等校内实训基地,努力为学生创造接近并领先于实际工业生产的实验、实习条件。各实验、实习场所拥有一大批高新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万元,为全院师生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9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8000余种,英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
学校始终坚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省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新特点,积极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着意提高各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具有常工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兼顾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经营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中心、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建筑设计研究所和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进入这些基地进行实习和科研开发,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增强了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推广使用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坚持服务地方,科研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市奖励,校办企业常州大地测距仪厂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学校办学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五万余名本专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中机械、电气、计算机、质量、土木建筑等学院重点建设发展的学科、专业,已成为促进地方现代制造、信息工程以及建筑等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近几年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的8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办了15个教育合作项目,并互认学分。不仅每年聘请10多名外籍文专家来校授课、讲学,还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院校进修深造。学校从1994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
在新的世纪,常工人正满怀豪情,朝着“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办名校”的发展目标迈进,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与胆识建设高水平的地方大学。
热忱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踊跃报考常州工学院!
招生代码及咨询方式
地 址:常州市通江南路299号(常州工学院招生就业处)
网 址:http://www.czu.cn
http://zsjy.czu.cn
E-mail: zsjy@oa.czu.cn 邮政编码:213002
常州工学院招生代码:1223
联系电话:0519-85209039 0519-85211043
常州工学院(国际课程试验班)招生代码:1732
联系电话:0519-85210282 13584582897
13861032312 13961126655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招生代码:1832
联系电话:0519-85206670 0519-85209039
0519-852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