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简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2009-5-17 9:53:08 【字体:小 大】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简章
第一部分  学校概览
l        著名百年学府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学校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师大。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钱穆、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l        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
²       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亲笔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校名。
²       1992年9月9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北师大并题词。
²       2002年9月8日,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师大的办学成就,并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²       2005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元宵节晚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向钟秉林校长询问学校发展情况。
²       2006-2007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来到北师大,并与师生亲切座谈。
l        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
²       “七五”、“八五”期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
²       “九五”期间,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
²       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继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之后第10个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
²       “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²       面向新世纪,北师大确立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l        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n        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2008中国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综合排名名列第8位,其中教学水平一项名列第4位。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15所一流大学之一,10所研究I型大学之一。近年来,在各排名指标体系中,北师大均名列前茅,且位次不断提升。
n        北师大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不断提升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设有23个院系,2009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200人,研究生3800余人。
n        北师大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其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1%以上继续攻读本校、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研究生或到海外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进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重点中学等单位或部门工作。推荐免试研究生(含本科直博生)占毕业生的30%。
n        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各类人才。
²       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
²       有毛泽东主席的老师、著名语言文学家符定一。
²       有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如秉志、汪德昭、俞德浚、汪堃仁、周廷儒、王文采、唐守正、孙儒泳、郑光美、陈木法、汪成为、凌永顺、刘尚合、乔登江等。1984年毕业于学校生物系的王晓东校友,2004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入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41岁)。
²       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政府部门负责人,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杨明轩、周谷城、王光英、楚图南、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秀峰、陈宗兴等。
²       有百余位全国高校领导,有解放后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等。
²       更有一批工作在教育战线的优秀校友,他们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名师名家荟萃、研究实力雄厚、对外交流广泛、教学质量领先,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重镇、文化交流窗口和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以辈出的人才和雄厚的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1.    学科门类齐全 总体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
l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雄厚的学科、专业实力则是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北师大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学科综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新布局。
● 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 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世界经济学、电影学。
● 拥有55个本科专业,1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在全国高校居于前列。
● 教育部首批授予的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六所大学之一。
● 学校文理基础学科门类齐全,整体实力雄厚。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年“中国大学各学科、各专业排名”中,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舞蹈学等7个专业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列第二,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等4个专业列第三,共有15个专业跻身“A++”行列,表明北师大文理基础学科群在全国具有整体优势。
2.    名师荟萃 师资力量雄厚
● 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其中双聘院士11人):黄祖洽、王梓坤、孙儒泳、刘伯里、刘若庄、刘昌明、张新时、林学钰、李小文、王永炎、陈木法、郑光美、王乃彦、刘鸿亮、戴汝为、李京文、李朝义、凌永顺、安芷生。资深教授6人:何兹全、陶大镛、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童庆炳。
● 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创新群体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拥有专任教师1600余名,其中教授554人,副教授57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7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8%,比例居高校前位。
3.    科研实力雄厚 在全国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共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唯一的高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近年来,科研立项稳步增加,2004—200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3—2008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项,获准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2位。2001年—2008年,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151项,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显著增长,2008年突破6000万元。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2001—2007 年,我校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CSSCI论文 10462 篇,发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位。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我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以来,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32项,其中,有7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计划和国家“973”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643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7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0项,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项目30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2项。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准率为36.4%,在全国“面上项目获得资助2000万元以上单位的资助率”排名中,名列第2位。“十五”以来,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经费逾亿元,其中,2008年达到2.6亿元。“十五”以来(截止到2007年),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科技论文5004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815篇。2000年以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4.    教育资源丰富 教学质量全国领先
●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n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高校中教学科研水平高、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基地班学生多数将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n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是1994年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通过国家验收评估,均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
n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是1996年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n        2002年设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21世纪我国生命科学和技术创新创业人才,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基地。
●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 “十五”以来,共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居全国高校前列;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1项、二等奖61项;共有25人次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7—2008年,承担质量工程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191项,到位项目经费3458余万元。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5门,176种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7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3部教材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7位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
● 数字化大学建设初见成效,校园网已通入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
对外交流广泛 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影响
●与近两百所境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
●每年有500余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种学术、学习活动,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研究生110余名。2008年选派赴境外参加交换留学生项目、海外实习和交流等活动的本科生百余名。
●每年有400多名境外学者来校讲学或从事研究,近千人次教师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研究。
●长、短期留学生达4700人次/年,其中长期留学生2000人左右,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超过57%,留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超过10%,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
5.    教育教学改革深化 人才培养质量高
人才培养定位
n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勇于实践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实行宽口径培养,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
n        部分专业采取按院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前期打通培养,之后学生可在招生专业所涵盖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内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如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可选择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专业。
n        全校一、二年级学生均有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可在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通过后为确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n        本科阶段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实施“4+x”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选择和分流培养。
n        “4+0”模式:指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即进入社会就业。学生毕业时,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各行业就业。希望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可选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申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n        “4+2”模式:指本硕贯通培养的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是国际通行的建立在强大学科优势基础上的“大学+师范”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模式。本模式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剥离,将教师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阶段,大力加强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在本科阶段的第三学年末,对志愿硕士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择优确定“4+2” 培养模式人选。入选学生第四学年继续完成本科专业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实现本硕衔接。第五学年开始进入教育学院进行2年教师专门化培养并最终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目前实施的单位有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n        “4+3”模式:指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即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实现本硕贯通培养。本科毕业时,经过考核筛选,部分优秀学生可通过推荐免试直接攻读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读学科硕士学位。
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n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自2001年起设置励耘实验班。2009年将继续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突出研究与创新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良好交流与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各类优秀人才。
n        新生入校一学期后,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考核,择优选拔100人左右组成励耘实验班,实施“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学生均在本院系完成四年大学学习,在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同时,参加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专门培养计划,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培养、思维拓展训练、外语与国际交流能力强化、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优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优良条件。励耘实验班的学生:
²       有更多机会聆听校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门授课;
²       有更多机会获得学校“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特别优秀者还可获得由已故资深教授启功先生捐助的“励耘发展奖学金”;
²       享有和全校其他同学一样获得专业奖学金的机会。
弹性学习制度和辅修-双学位制度
n            本科学制4年,允许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提前一年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n            在校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修读跨学科专业的辅修-双学位课程。学校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等)开设了辅修-双学位课程。
n            在规定年限内,符合主修专业毕业要求,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者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辅修专业证书;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学分者,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双学士学位证书。如学生在毕业时未按规定修读完辅修-双学位课程且愿意继续修读的,可在毕业后两年之内继续修读未完成课程,修读合格后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双学士学位证书。
拓展学生发展机会,加强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n        2002年开始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供本科生申请科学研究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2007年被教育部列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2008年被列为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n        积极开展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允许部分成绩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双向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提早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与训练。
n        为优秀本科生设立高级研修课程并开放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设立学生科研类附加学分。
6.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氛围好
n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北师大校园文化以文化节、学术节、体育节、艺术节为主要格局,以文体活动、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不断争创品牌学生活动,其中北京大学生电影节、http://www.fjzsksw.com“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已经成为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活动。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的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中,北师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荣获一等奖。
n        在校园文体活动中,北师大各类学生组织一直担当主力:校学生会和校研究生会坚持每年举办院系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和乒乓球赛,并先后创办了留学生文化节、女生节等活动。学校在册学生团体超过80个,五四文学社、求索学社、春秋学社和教育学社等传统学生团体,历经三十年风雨,风采依然;漫画研究社、音乐在线协会、PRED协会和“绿烛”根与芽协会等新兴学生团体,凸现时代风尚;心理健康者协会长期致力于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被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学生社团标兵”。大学生艺术团主要由高水平艺术特长生组成,包括戏剧团(北国剧社、北京市大学生戏剧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等专业团队,其中戏剧团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艺术家的指导下,先后排演了《爱的牺牲》、《四川好人》、《枣树》、《安妮日记》等大型剧目,并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大戏《枣树》在2006年北京第一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获五项大奖,2007年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在第二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荣获五个一等奖。
n        在创新创业方面,“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成为北师大学子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顶级赛事。在隔年举办的创业节上,师大学子学以致用、用之所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商业计划书,尝试着自主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北师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成绩斐然。2005年,我校学生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上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007年,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优秀成绩。2008年,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2项,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三。已有3名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n        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我校将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3月)为主要依托,先后打造了暑期农村支教、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等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集体”和“北京市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奥运先锋”等荣誉称号。2007年,我校被确定为“奥运培训工作示范基地”和“奥运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并作为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残奥大家庭饭店的主责高校,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我校已连续14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第三部分 就学环境
奖励、资助项目众多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n        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北师大每年约有120名,每人奖励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北师大每年约有250名,每人奖励5000元;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北师大每年约有1100名,按经济困难情况给予每人1000—3000元的资助。
n        北师大还设立奖助学金40余项,其中包括20余项奖学金和20余项助学类项目。奖学金项目既包括由学校设立的十佳大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专业奖学金、竞赛奖学金、学术奖学金、勤工助学自强奖、优秀毕业生奖及各种单项奖学金,也包括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宝钢教育奖学金优秀学生奖每年6名,每人奖励5000元;励耘优秀学生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设有一、二等奖共18名,每人分别奖励4000元、2000元;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每年25名,每人奖励2000元。每年获得各种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超过40%。社会赞助助学类项目包括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曾宪梓优秀大学生奖励计划、明远奖学金、星巴克助学金、新长城奖学金、雁行助学金以及资助免费师范生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英华奖助学金等,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立勤工助学中心,可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
n        北师大每年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每月补助生活费400元。招收国防生,国防生享受国防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http://www.fjzsksw.com其他学生享受政策性补贴,每人每月60元。
国家助学贷款为家庭贫困学生就读提供保障
n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实行的一种信用贷款。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费用的学生,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贷款申请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政府财政给予100%补贴,毕业后利息及罚息由学生本人支付。贷款学生毕业后即开始按月偿还利息,毕业后两年内开始归还贷款本金,六年内还清。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可申请延期还款,财政部门继续按在校生实施贴息。
n        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应提交的材料有:本人身份证原件;户口迁移证明的复印件;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或上级部门)开具的关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原件;未成年人还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监护人手写并签名的同意学生申请贷款的同意书;学校和经办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和资料。
图书馆馆藏丰富 现代化水平高
n        始于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现有馆舍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藏书刊总量近36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300余万册,外文图书近45万册,中外文期刊4000余种。馆藏总量居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
n        馆藏特色鲜明,精品荟萃。藏有清末以来政府及各地有关教育事业的法规、文件、图表、报告等,对中小学教科书有全面收藏,可为研究我国教育史及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资料。古籍线装书藏量3万余种37万余册,其中馆藏善本3280余种;尤以地方志类和丛书类书为特色,其中省志82种、府志186种、州志215种、县志1800余种,丛书古籍1300余种。版本最早的为南宋刻本,另有元、明刻本,丽江府罗春的金泥写经本《大乘妙法莲花经》更属艺术珍品。馆藏羊皮封面装帧西文图书为18—19世纪乃至更早的西文古籍。
n        数字化资源丰富,引进国内外大型学术数据库百余种,电子图书35万册,自建多种特色数据库,兼顾文、理,共同发展,注重数据库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过引进、自建、共建等多种途径,建成了一批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数字资源。设有三个分馆和18个学科资料室。
n        主要提供如下服务项目:图书外借、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用户培训、无线上网、异地还书、光盘外借、馆际互借、新书推荐、专业书展、急书快递、电子资源阅览和复制装订等。
●食宿条件便利 保障学生需求
n        安全、卫生、和谐、便利的住宿条件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公寓的建设工作,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实行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物业化管理。学生宿舍管理中心为提升管理水平,制定了按ISO9000要求的考核与培训制度,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于2005年11月通过了ISO9000的质量认证,从而使学生公寓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新生自愿选择是否携带被褥,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可为新生代订床上物品,并设有大小洗衣房,为学生提供洗涤服务。
宿舍内配有电话、电扇以及功能齐全的配套家具。宽带网络通至每间学生宿舍。会客大厅清新典雅并设有报刊架和桌椅。楼管员以长辈的温心关爱着每位入住同学,文明勤奋的服务员提供周全的前台和清洁工作。学校每年投入可观的资金对整洁、和谐的宿舍进行奖励,并定期对宿舍安全进行培训和督查。
宿舍管理中心下设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和学生有线电视台两个优秀学生组织,并对贫困生提供众多的宿舍管理勤工助学岗位http://www.fjzsksw.com
n        品种丰富、质优价廉的学生餐饮服务
北师大后勤集团学生餐饮中心是专门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饮食服务的单位,中心下设有新乐群食堂、学五食堂、员工食堂、实习餐厅、清真食堂、学生之家、合利屋餐厅、三生石茶吧、西饼屋等多个餐饮服务部门。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从日常基本大伙、中炒、小炒到零点、宴会包桌等多层次的餐饮服务。
学生食堂环境整洁、设施齐备,为同学们就餐提供公用餐具,并备有快餐桌椅、电视音响、中央空调等设备,就餐方便、舒适。其中清真食堂专门为伊斯兰民族师生提供餐饮服务;中心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将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让大家吃的满意、吃的放心。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