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突出热点关注和谐
杨和顺 双十中学高级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高三文综备课组组长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三门学科所占的分值都保持稳定,整卷难度适中并具有适当的区分度。考查思维能力由浅入深,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设置的情境古今一体、中外交替结合。重视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导向正确。与2006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相比,保持了命题应有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又力求创新,做到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有“稳、新、变”的特点。
一、注重基础
今年高考政治部分相对比较注重考查基础,在试题难度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易、中、难程度合理搭配表现出相应的、合理的梯度设计,注重考查基础,突出当前社会热点,强调综合,力求突出主干知识,力求试卷的连贯性与稳定性。重视教材,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应用,提高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
二、重视能力
1、重视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考查。如第24、39、40题(5)、(6)问。
2、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如第25、29、31、34、35和39、40题(5)、(6)问。
3、注重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如第40题第(5)(6)问。
4、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整个试题特别是主观题,以热点问题为中心,从经济、哲学、政治的角度设问,系统地考查了学生的政治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5、在试题题型上进行了创新,如40题(5)(6)问从历史史实直接转换到政治学科的问题,这是政治科试卷一大创新和突破。这一试题的创新,既加强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准确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政治学科内分值与2006年相比有所变化:高一经济由去年36分调整为34分,高二哲学由去年38分调整为36分,高三政治由去年26分调整为30分。
三、突出热点
迎着热点出题。试卷重点考查了十六届五中全会中的“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医药、社保、消费、税收调整、熊猫烧香、国际贸易新问题等内容),不回避热点出题,突出体现考查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去发展知识,建构知识,综合知识。
四、关注和谐
今年的文科综合政治试卷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现实与历史、人与人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主题,如第26、29、30、31、32、33、39、40题的民生、医药、社保、消费、税收调整、熊猫烧香、国际贸易新问题等政治学科内容。
200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给中学教学以诸多启示:
一是要养成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对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问题,要有一定的了解,对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途径要有一定的思考与认识。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抓住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重视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永远是重要的。
三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解题(特别是解选择题)的一次性通过率。
地理
读图增多难易适中
程道生 双十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与去年相比,2007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在稳中有变,试题结构微调、整卷难度略有上升、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其中地理选择题难度不大,计算量小,读图分析内容增多。地理综合题虽然增加一题,但实际题量没有增加,题型熟悉,要求明确,地理试题的总体难度适中。试题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1、贴近教学实际,重视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的文综试卷地理试题的命题,充分考虑中学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实际,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中考查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条件、城市化,综合题中考查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试题内容含量、总体难度、分值比例基本保持往年水平。但是世界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选修部分内容涉及较少。
2、结合学科特色,突出考查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坐标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和地理统计表格,进行地图辨识,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考试内容上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如选择题6-8题,考查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的基本计算。综合题第37题,考查学生细致的图表分析运用能力。
3、试题结构合理,难易适中
地理试题在设计上减少了陌生材料的数量,适当降低了设问的深度和解题的思维力度,难度结构上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如选择题第一、二、三题组较容易,第四题组较难,同一题组中如第二题组3-5题,第3、4题容易,第5题略难。Ⅱ卷综合题对于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程度要求明显高于Ⅰ卷上的选择题,第36题比第37题容易。这种命题难度设计的做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考试心情,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
4、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部分。自然地理内容占70%以上,重点考查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人文和区域地理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如选择题9、10题,综合题36题,39题(3)、(4)题,都是用自然地理的原理来判断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分析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历史
难度提高偏而不怪
张秀琴 双十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2007年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与往年相比难度更大,考查的内容除了部分重点知识外,有点偏但不怪,试卷的结构有所变化,突出特点是体现了高考稳中求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对2008届的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今年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看:
1、试卷结构有所变化
一是试题多了一题。与北京卷相似,历史单科题由原来的37题变为38题,综合题变为40题。虽然题量增加,但总体试卷长度基本不变,所以学生基本可以照常完成,参考答案不如去年开放。
二是考查面更广。以往12道选择题基本由三组小专题,每组4小题组成,今年只有一组考查军队的组织、性质方面的专题,共4小题。此专题不属主干知识结构,因此学生会感觉有点偏,但小题的内容又基本在重点知识内容中,且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基本可以判断,所以不怪。
2、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一是对历史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的考查,比如选择题中的湘军题、综合题中的迁都题等;二是根据历史的时代背景阐释历史现象能力的考查,比如选择题中的武则天题、民教冲突题、十年建设时期的生产状况题、三个世界的划分题、工业革命题,二卷中的反法西斯题;三是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湘军题、十年建设时期的生产状况题、赫德街道题;四是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如八旗制、新军、国民革命军、整理党务案;五是对文字、图表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湘军题、十年建设时期的生产状况题、二卷中的反法西斯题、综合题中的迁都题。
整卷中简单的识记再现分不到10分,这说明记忆是基础,但绝不是死记硬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用。这符合高考综合测试关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
3、注重社会热点问题
命题者通过考点的选择或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当今社会与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的时代性,以此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2007年是八一建军80周年,全民族开始抗日战争70周年,我国在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等社会热点在试卷中的军队题、反法西斯题、迁都题都有所体现。
4、强调时空区域观念
如突出区域历史的考查,具体如迁都题。
5、加强情感价值观引导
如反法西斯题,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邪恶,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是来之不易的,应该好好珍惜;金迁都燕京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综上所述,在2008年的高三历史备考中,应重视平时每堂课的积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训练,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重组知识结构,抓住历史概念的本质,关注热点、重视空间概念的形成,加强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有效信息提取、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
本版整理 魏文 摄影 巫芳 张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