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09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试卷结构变化
|
|
| 整理自:半岛晨报 2009-3-15 20:30:42 |
|
(上接B12版)
个人档案
大连第八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大连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所教学生曾获高考数学满分,2006年参加辽宁省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三年来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多次参与新课程教材的修订,所撰写的论文曾获辽宁省数学会一等奖,2006年大连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大连市“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教学大赛一等奖。
考试说明解读
今年高考数学还是分文、理科,文科数学基本上与全国高考大纲一致,理科数学与全国高考大纲有所不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开放性。既考查考生的共同性,又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主要变化有:
(一)试卷结构的变化
在数学理科部分试卷结构上与去年明显不同,增加了选考部分,文科没有选考部分。今年辽宁的考试说明中理科卷分为两部分:第一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与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二)与全国考试大纲比较分析
1.必考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1)函数部分:对指数函数的要求具体到“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对数函数的要求具体到“会画底数为2,10,1/2的指数函数的图像”。
(2)函数与方程部分:删去了“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3)统计部分:明确指出“数据标准差公式”和“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
(4)圆锥曲线部分:具体指出了掌握椭圆、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知道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
(5)推理与证明部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中明确指出了“三段论”推理,能运用“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
(6)理科复数部分:增加了“能将代数形式的复数在复平面上用点或向量表示,并能将复平面上的点或向量所对应的复数用代数形式表示”。
(7)理科计数原理部分:删去了“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删去了“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8)理科概率与统计部分:增加了“会求某些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选考内容与要求的变化(理科):
(1)几何证明选讲部分:只对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做了要求,对第二章内容不做要求。
(2)坐标系部分:只对极坐标做了要求,对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不做要求。
(3)参数方程部分:只对“直线、圆、椭圆的参数方程”做了要求,其余内容均不做要求。
(4)不等式选讲部分:只对“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和“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做了要求,其余内容均不做要求。对于“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只要求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其余内容均不做要求。
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第二阶段的复习则是以专题复习为主,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以主干知识为支柱,构建知识网络,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把握《考试说明》中的变化,了解今年出题变化趋势,熟悉考试题型及解决思路。对降低要求的内容不要盲目拔高,对删减的内容不要再涉及,这样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就更有效。
2.认真分析《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会洞察出很多与考试有关的信息,因为它是说明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要了解题型的设计模式,知识点的交汇方法和解答的格式等。
3.在对主体知识和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明显的新增内容:算法、三视图、茎叶图、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几何概型、函数零点(根的分布)、理科的超几何分布及条件概率、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等,考查这些新增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题型设计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4.选考部分首次出现在理科的试卷中,而选修系列也首次出现在了大题中。这类题型不多,在这最后的时间内尽量找到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做,尽量在高考前,适应这部分的内容。
5.可加大专题复习的数量,适当增加一些综合题的训练,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通过查缺补漏,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跟上老师辅导节奏和安排。学校给考生配发的复习资料已足够,考生如果能认真消化,每道题都能吃透,成绩会有较大提高,不必另行够买大量的复习资料。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