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物理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山东省日照市高三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31 8:01:24

2014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物  理
2014.12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12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只能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II卷共6小题,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先用铅笔作出正确图形,然后再用黑色签字笔描黑;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2.如图是给墙壁粉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忽略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关于此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大, 减小     B. 减小, 增大
C. 、 均增大   D. 、 均减小
3.某位溜冰爱好者先在岸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地,2s后到达岸边A处,接着进入冰面(冰面与岸边相平)开始滑行,又经3s停在了冰上的B点,如图所示。则该过程中,他的速度 、位移 、所受的合外力F以及机械能E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C.当 时,木板发生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5.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的小球,小球与一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而上的A点,已知杆与水平而之间的夹角 ,当小球位于B点时,弹簧与杆垂直,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现让小球自C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滑到杆底端的整个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B.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少
C.小球的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D.小球的机械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甲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乙是带正电的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绝缘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发现甲、乙无相对滑动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A.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变
B.乙物块与地而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C.甲、乙两物块一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D.甲、乙两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无限大均匀带正电薄板竖直放置,其周围空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光滑绝缘细管垂直于板穿过中间小孔,一个视为质点的带负电小球在细管内运动(细管绝缘且光滑)。以小孔为原点建立 轴,规定 轴正方向为加速度 、速度 的正方向,下图分别表示 轴上各点的电势 ,小球的加速度 、速度 和动能 随x的变化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8.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于2014年10月24日2时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窄,飞行试验器飞抵距月球6万千米附近进入月球引力影响区,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最终进入距月球表面 的圆形工作轨道。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行试验器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B.在飞行试验器的工作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C.一匕行试验器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
D.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9.如图所示,E为电源,其内阻为r,L为小灯泡(其灯丝电阻可视为不变), 、 为定值电阻, 为光敏电阻。闭合开关S后,若照射R3的光强度减弱,则
A. 两端的电压变大      B.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小
C.通过 的电流变小     D.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变小
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
B.术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
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
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零
11.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1.5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的小
B.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大
C.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1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匀强电场平行于斜面向下,斜面是粗糙的。一带正电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经a点后到b点时速度减为零,接着又滑了下来。设物块带电荷量保持不变,则从a到b和从b回到a两过程相比较
A.加速度大小相等
B.摩擦产生热量不相同
C.电势能变化量的绝对值相同
D.功能变化量的绝对值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3.(7分)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某探究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 ,② ,③ ,……。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小球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入,测出物体从初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 ……,读出小球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 ……,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 图象。根据绘制出的 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 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________________。   
A. 图象    B. 图象   C. 图象    D. 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_____________。
14.(9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先用伏安法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 ,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用米尺测出该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mm。
(2)实验时,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和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10 k
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
C.电流表0~0.6A,内阻0.05
D.电流表0~3 A,内阻0.01
E.滑动变阻器,0~10
F.滑动变阻器,0~100
①要较准确地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 、质最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水平向右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 ,求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沿斜面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

 

 


16.(13分)如图所示,有同学做实验时不慎将圆柱形试管塞卡于试管底部,该试管塞中轴穿孔。为了拿出试管塞而不损坏试管,该同学紧握试管让其倒立由静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0.20s后立即停止,此时试管下降H=0.80m,试管塞将恰好能从试管口滑出。已知试管总长l=21.0cm,底部球冠的高度h=1.0cm,试管塞的长度为d=2.0cm,设试管塞相对试管壁滑动时受到的的摩擦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l0m/s2。求:
(1)试管塞从静止开始到离开试管口的总位移;
(2)试管塞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重力的比值。

 

17.(13分)如图所示,坐标平面第1象限内存在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第II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荷比 的带正电的粒子,以初速度 从x轴上的A点垂直x轴射入电场,OA=0.2 m,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2)若要使粒子不能进入第三象限,求磁感应强度B的取值范围(不考虑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后的运动情况)。
 

18.(13分)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半径足够大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 匀速转动,规定经过圆心O点且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在O点正上方距盘面高为h=5m处有一个可间断滴水的容器,从t=0时刻开始,容器沿水平轨道向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t=0时刻滴下第一滴水,以后每当前一滴水刚好落到盘面时再滴下一滴水。则:(取g=10m/s2)
(1)每一滴水离开容器后经过多长时间滴落到盘面上?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圆盘的角速度 应为多大?
(3)当圆盘的角速度为1.5 时,第二滴水与第三滴水在盘面上落点间的距离为2m,求容器的容器加速度 。

 
2014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12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C    2.D    3.AC    4.D    5.BD    6.BC    7.AB    8.BD
9.B   10.BC  11.AB   12.B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4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3.(1)因为W=△Ek,W=mg(sinθ-μcosθ)L,△Ek=12mv2,等式两边都有m,所以探究W与v的关系时可以不测量质量m(3分)
(2)D  (2分)
(3)不会  (2分)
14.(1)0.680(0.678~0.682 mm均可) (2分)
     (2)①A C E (各1分)
②错误1: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2分)
错误2: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测电阻   (2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解析:(1)小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受重力、电场力和斜面支持力,受力图如图所示
则有FNsin 37°=qE  ①  (2分)
FNcos 37°=m g  ②  (2分)
由①②可得E=3mg4q      (1分)
(2)若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即E′=3mg8q (1分)
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下滑距离L时,重力做正功,电场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37°-qE′Lcos 37°=Ek-0 (2分)
可得Ek=0.3mgL(1分)

16.解析:(1)试管塞开始与试管一起运动了位移:x1=H=0.80 m之后又独立运动了位移:x2=l-h=(0.21-0.01)m=0.20 m         (1分)
所以总位移:x=x1+x2=(0.80+0.20)m=1.0 m (1分)
(2)设试管塞质量为m,与试管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末速度为v,之后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为Ff,加速度大小为a2,由运动学公式有:x1=12a1t2 ①  (2分)
v=a1t   ② (2分)
由①②解得:v=8 m/s    (1分)
试管塞在试管中做匀减速运动时有:-2a2x2=0-v2   ③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Ff-mg=ma2                     ④ (2分)
由③④解得:Ff=17 mg                               (1分)
故滑动摩擦力与重力的比值为17∶1                    (1分)
17.解析:(1)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粒子经过y轴时的位置与原点O的距离为y,则:
sOA=12at2                          (1分)
a=Fm                             (1分)
E=Fq                             (1分)
y=v0t                            (1分)
联立解得a=1.0×1015 m/s2;t=2.0×10-8 s;y=0.4 m            (1分)
(2)粒子经过y轴时在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为:vx=at=2×107 m/s      (1分)
粒子经过y轴时的速度大小为:v= =22×107 m/s     (1分)
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θ=arctan =45°         (1分)
要使粒子不进入第三象限,如图所示,此时粒子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
R+22R≤y                        (2分)
qvB=m                 (2分)
联立解得B≥(22+2)×10-2 T  (1分)
18.解析:(1)离开容器后,每一滴水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每一滴水滴落到盘面上所用时间 s  (2分)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则圆盘在1s内转过的弧度为 ,k为不为零的正整数。
由 (2分)
即 ,其中k = 1,2,3,……  (1分)
(3)第二滴水离开O点的距离为   (2分)
第三滴水离开O点的距离为    (2分)
又         (1分)
即第二滴水和第三滴水分别滴落在圆盘上x轴方向及垂直x轴的方向上,所以         (1分)
即     (1分)
解得: m/s2       (1分)
点击下载:山东省日照市2015届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物理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