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物理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安徽宣城市八校高三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26 21:06:23

宣城市八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l,必修2,选修3—5动量部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一个质点沿一条直线做匀变速运动,t=0时刻的速度大小为5m/s,t=2s末的位移大小为8m,则t=2s时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A. 3m/s      B.5m/s      C.8m/s      D.12m/s
2.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不动时,体重计的示数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在下蹲的过程巾,体重计的示数小于G
   D.人南蹲下站起的过程巾,体重计的示数先大于G后小于G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l kg的物体B以v0=3m/s水平速度冲上A,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若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木板A静止这段时间内摩擦力对长木板的冲量大小为2N•s,则A、B最后的共同速度及长小板的质量分别为
 A.1m/s l kg
 B.1m/s 2kg
 C.2m/s l kg
 D.2m/s 2kg

 

 

4.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斜面上,物块A放在木板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A、B的质量分别为m1、m2,A与B、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A与B、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
 A.一定有m1>m2
 B.一定有ml<m2
 C.一定有 >
 D.一定有f1<f2
5.如图所示,oa、ob和a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0 7为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从o点无初速释放,一个滑环从d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t3分别表示滑环沿oa、ob、da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t1 =t2
 B.t2>t3
 C.tl <t2
 D.t1 = t3
6.对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旱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测得的不同卫旱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与周期T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像,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
 A.   B.
 C.   D.
7.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其重力的n倍,当其速度为v、加速度为a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汽车的质量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斜面底端上方高h处有一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恰好垂直打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o,则关于h和初速度v0,的关系,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9.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运动,起始点A与轻弹簧自由端O距离为s,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被压缩、南于弹力作用物体被向右反弹,回到A点的速度刚好为零,则
 A.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B.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羞
   C.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D.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光滑的水平直杆上,一轻绳一端连接在环上,另一端连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绳长为L,将球放在一定高度,绳刚好拉直且绳与竖直方向的央角为 = 53o,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为F1,若将圆环固定,再将小球由开始的位置释放,小球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为F2,则 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5分)I.(7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实验开始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实验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悬挂的钩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从打出的多条纸带巾选取一条合适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
 
 用刻度尺测出 A,B,C,D,E,F六个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并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C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从释放小车到打点C时,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小车的质量为M=450g.打(2)问巾纸带时悬挂钩码的质量为m=50g,不计线与滑轮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l0m/s2,则小车运动过程巾所受阻力为             N。
Ⅱ.(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实验中除了打点计时器,还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为              。
 (2)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巾,下列做法必须有的是              。
 A.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
 B.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处理纸带时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C.必须选择打的第1个点与第2个点的间隔约为2 mm
 D.必须先接通电再释放纸带
 (3)下图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O为打的第一个点, A、B、C、D、E为纸带十打点计时器打下的五个连续的点,测汁这五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A、xB、xC、xD、xE。  丁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OC段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验证的表达式为,若实验中算得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能原因是            。
 
 (4)根据打出的纸带算出离打第一个点较远处连续几个点时的速度,以 为纵轴,以x为横轴绘 -x图线,如果图线是              ,且图线的斜率等于          ,则机械能守恒得到验证;如果根据打点间隔算出打每个点重物运动的时间t,根据测得的x,和算得的t,作出 图像,如果图线是              ,且图线的斜率等于          ,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12.(8分)某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看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立即进行刹车,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停下,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如图,图像由一段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求:
 (1)该人刹车的反应时间;
 (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及刹车的时间。

13.(1 0分)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作用2s后撤去拉力,物块经0.5s速度减为零,并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lkg,g=l0m/s2, =5.57,求:
 (1)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拉力F的大小。
 
14.(12分)如图所示,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接物块A,另一端连接在滑环C上,物块A的下端用弹簧与放在地面上的物块B连接, A、B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滑环C的质量为M,开始时绳连接滑环C部分处于水平,绳刚好拉直,滑轮到杆的距离为L,控制滑块C,使其沿杆缓慢下滑,当C下滑 L时,释放滑环C,结果滑环C刚好处于静止,此时B刚好要离开地面,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由静止释放滑环C,求当物块B刚好要离开地面时,滑环C的速度大小。
 

15.(1 5分)如图所示,光滑的圆弧轨道与倾角为 = 37o的斜面相切于B点,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C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乙,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质量为2m的物块甲在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甲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AB间距离为3R,甲、乙碰撞后,乙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点,(已知sin37o=0.6,cos37o=0.8)求:
 (1)物块甲与物块乙相碰前的速度;
 (2)物块甲和乙碰撞后的一瞬间,它们对圆弧轨道最低点C的压力之和;
 (3)物块乙从D点抛出后,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并分析能否垂直打在斜面上。
 


参考答案
一、简要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A B A D C C


11 Ⅰ (1)不需要    不需要 (每空1分)
(2)0.16     0.40    0.40(每空1分)   (3)0.3(2分)
 

Ⅱ (1)刻度尺      (2)D  
(3)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 
(4)过原点的斜的直线,g   过原点的斜的直线       (每空1分)

12 (1)  
(2)           

13 (1)           (2) 

14 (1)            (2) 

15 (1)           (2) 
(3)物块乙不能垂直打在斜面上

 

 

二、详细解析:
1.A   解析:若末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同向,位移为正,则 ,求得速度大小为 ;若末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反向,位移为正,则 ,求得速度大小为 ,这种情况不存在;若末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反向,位移为负,则 ,求得速度大小为 ,选项A正确。
2.D  解析: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错误;人所受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既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错误;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加速向下运动后减速向下运动,因此先失重后超重,体重计的示数先小于G后大于G,C项错误;人由蹲下站起的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先超重后失重,体重计的示数先大于G后小于G,D项正确。
3.B  解析:摩擦力对长木板的冲量大小为2N•s,则摩擦力对物体B的冲量大小也为2N•s,根据动量定理, ,求得共同速度为 ,对长木板用动量定理, ,求得长木板的质量 ,B项正确。
4.D  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A、B都处于静止,一定有 ,
 ,同理有 ,得 。分析可知,A、B处于静止与两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A、B项错误;μ1可能大于μ2,也可能小于或等于μ2,C项错误;对B研究得 ,D项正确。
5.A  解析:设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得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环沿oa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沿o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设ob长为L,由几何关系得oa长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 ,得 , ,由此得到t1 < t2 ,C正确、A错误;由于 ,同理可得到  ,因此t1=t3 ,t2 > t3 ,B、D项正确。
6.B  解析:由 ,得 ,即, ,求得地球的质量为 ,因此B项正确。
7.A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则发动机的实际功率 ,由于 ,即 ,得 ,A项正确。
8.D  解析:将小球刚要打到斜面上的速度沿竖直和水平方向进行分解,则有 , , , ,由几何关系得 ,解得 ,因此A、B项错误,h—v0图像应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项错误,D项正确。
9.C    解析: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物块从A点再回到A点的过程中,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A、B项错误;从A点到弹簧最大压缩量的过程中, ,因此最大弹性势能为 ,D项错误、C项正确。
10.C  解析:环没有固定时,当小球到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为v1,环的速度为v2,则 , , ,小球在最低点时, ,得 ;环固定时, ,
 ,得 ,因此 ,C项正确。
   
11.Ⅰ.答案:(1)不需要    不需要 (每空1分)
  (2)0.16     0.40    0.40(每空1分)   (3)0.3(2分)
    解析:(1)本实验只要保证小车能做匀变速运动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保证悬挂的钩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打点C时,小车运动的时间 。
(3)   求得
Ⅱ.答案:(1)刻度尺      (2)D  
 (3)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 
     (4)过原点的斜的直线,g   过原点的斜的直线       (每空1分)
解析:(1)实验中要测量重物下落的高度,必须用到测量工具刻度尺。
(2)由于只要验证 即可,因此不需要测重物的质量,由于物体做落体运动时,打点的间隔较大,因此不需要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果打的第1个点与第2个点的间隔不为2mm,可以取纸带中一段点迹清楚的部分,验证重物在打这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内机械能守恒即可,实验中必须先接通纸带再释放重物,D项正确。
(3)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即 ,若实验中算得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能原因是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
(4)如果机械能守恒,由 可知,则 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的直线,图线的斜率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如果机械能守恒,则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因此 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图线的斜率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一半即 。

12.解析:(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
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1=12m,速度v=72km/h=20m/s 
反应时间     (3分)
(2)开始刹车时,速度v=72km/h=20m/s,刹车过程的位移x2=(37-12)m=25m,
由   (2分)
求得   (1分)
刹车的时间   (2分)

13.解析:(1)撤去拉力后,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
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物块由静止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求得      
    求得   (2分)
    (2)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求得   (1分)
14.解析:(1)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则      (1分)
设B物块刚好要离开地面,弹簧的伸长量为 ,则    (1分)
因此 
由几何关系得      (1分)
求得    (1分)
得     (1分)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1分)
当B刚好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   (1分)
因此A上升的距离为   (1分)
C下滑的距离   (1分)
根据机械能守恒
 (2分)
求得   (1分)
15.解析:(1)BC间的高度差     
物块甲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
求得   (1分)
(2)甲与乙在C点发生碰撞,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则
      (1分)
设乙在D点的速度为v3,则
      (1分)
乙从C到D机械能守恒
因此有    (1分)
解得:   
 (1分)
碰撞后的一瞬间,甲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
        (1分)
乙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
        (1分)
它们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之和   (1分)
(3)物块乙从D点抛出做平抛运动,设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
 
 
 在 中:
  (1分)
 得 
 求得   (1分)
 物块乙刚落到斜面上时, (1分)
 设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1分)
      因此物块乙不能垂直打在斜面上  (1分)
点击下载:安徽省宣城市八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