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显示,辽宁具有高招资格的独立学院从23所降至15所。“消失”的8所院校有的搞起了“独立”,有的就完全消失不见了。这变化的背后让人不禁想问,这些当年由名牌大学和民营企业投资合办的“三本院校”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三本院校今后的路又在哪里?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调查采访。
5年三本院校少了8所
据了解,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一般由名牌大学和民营企业投资合办,它的产生与“高校扩招”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99年,中央做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招生人数达到159.68万人,比1998年增加51.32万人,增幅达47.4%,其后的三年中扩招幅度分别达到了38.16%、21.61%和19.46%。
高校扩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但按照当时国家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力度,高校持续扩招的能力明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校以民办机制创立“二级学院”,成为这些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普遍做法。从1999年到2002年三年大扩招时期,全国高校共创办二级学院三百多所,承担了高校扩招的很大份额。
独立学院的设立由国家教育部审批,招生计划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安排,按国家普通高校三类本科招生。从1999年起经过9年的时间后,这些独立院校以“三本”的姿态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熟知,辽宁在最顶峰的时期也有20余所此类三本院校。
2008年,教育部下发《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这三条出路。
2011年4月,独立学院改革开始提速,当年全国共有12所独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后与所属公立院校脱离,完全转制成为民办高校。
从教育部提供的数据看,辽宁近5年也在进行独立学院改革,2009年独立学院比2008年少了3所,到了2012年,5年前的23所独立学院仅剩15所。
5所学校搞“独立”3所撤销
这些“消失”了的独立学院到底去哪里了?采访中,记者发现5所学院卸去了名校的“光环”转为了民办高校进入到普通本科高校队伍内,另外3所学院撤销完全停止了招生。
从2009年开始的,当年3所独立院校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卸下了名校的“光环”,在分别改名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辽宁财贸学院的同时也转成了民办本科院校身份。
2011年,辽宁又有一所独立学院与名校“分手”。2012年,辽宁减少了4所独立学院,其中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搞起了“独立”,变成了辽宁何氏医学院。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等3所独立学院则停止了招生。
独立学院发展中的困惑
沈阳市教育专家、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于永昌表示,当年成立这类院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缺少经验,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很希望扩大优质高校教育资源。”于永昌介绍,随后,大学开始扩招。独立学院最初因为依托名校,发展很快。因为学费几乎是普通本科的2到3倍,母体高校与独立院校的硬件都得到改善,但是软件的发展就远不如硬件的发展。
软件不尽如人意的现状首先表现在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的雷同,数据显示,辽宁独立院校专业设置的雷同率高达90%。一所独立学院的负责人表示,独立学院成立初期,因为带着母体高校的光环,吸引了很多生源,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专业建设上面没有突破,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据了解,独立院校成立之初,任课教师、教授基本上都是母体高校退休返聘回到学校的,3到5年后,这些教师因为身体、年龄等方面的原因,给独立院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母子”分离才能继续发展
于永昌表示,其实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分离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因为录取分数的差别,独立学院生源质量并不如母体高校的生源。
一位在已经停止招生的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工作过的教师透露:“学校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在管理,学校管理上不去,学生很难管,教师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独立学院长期恶性循环下去,给母体学校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想寻求发展,必须脱离母校的光环进行公平地竞争,国家的改革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于永昌表示。
沈阳市教育专家张福建认为,独立学院半公半民,走向“独立”是必然的。办得好的独立学院“迟转还不如早转”,这样产权归属更加明晰,有利于鼓励原投资方继续加大投资,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将会越来越好。
专家:三本院校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脱掉了母体“光环效应”,独立学院该怎样保证招生和就业的正常进行?它未来的发展又该如何进行呢?于永昌认为,这些学校未来要依照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势头,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于永昌认为,专业的设置关乎一所独立院校的命运,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现在的社会分工更加精确,专业的设置应该越来越窄越来越细。
张福建认为,独立学院自己发展后,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市场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他还给独立学院提出建议,目前新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的发展将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把它作为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专业的建设将会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三本培养的并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会做菜的厨师不见得懂得营养,懂营养的专家不见得会做菜,三本院校应该培养既懂营养又会做菜的人才。”于永昌表示。
据了解,今年辽宁独立学院还将有所调整,目前教育部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调研,调整的结果可能为: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转设沈阳工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合并转设沈阳工学院。“独立学院的发展肯定是艰难的,但是只有真正独立地前行才能鼓励其健康地发展。”张福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