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会考网 - 会考 - 浙江会考 - 正文

2015年1月6月浙江高中学考考试内容要求

来源:2exam.com 2014-11-26 18:24:20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为必修课程的五个模块,具体的考试单元、知识条目和考试的层级要求如表。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的含义

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的相等

集合与元素关系

常用数集的记法

集合的表示法

 

a

a

a

a

a

b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空集的概念

 

b

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的含义

交集的含义

全集与补集               

 

b

b

b

函数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

函数符号y=f(x)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

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b

b

b

b

a

2.函数的表示法

函数的解析法表示

函数的图象法表示,描点法作图

函数的列表法表示

分段函数的意义与应用

映射的概念

 

b

b

a

b

a

函数的基

本性质

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b

c

c

2.奇偶性

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

 

b

c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指数函数

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①根式的意义

②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③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④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

b

a

     c

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①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指数函数的图象

③指数函数的性质

 

b

c

c

对数函数

1.对数与对数运算

①对数的概念

②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③对数的运算性质

④对数的换底公式

 

b

a

c

a

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①对数函数的概念

②对数函数的图象

③对数函数的性质

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b

c

c

a

幂函数

1.幂函数( , , , , )

①幂函数的概念

②幂函数的图象

③幂函数的性质

 

 

a

c

c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函数与方程

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①函数零点的概念

f(x)=0有实根与y= f(x)有零点的关系

③图象连续的函数y= f(x)(a,b)内有零点的判定方法

 

a

a

b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①精确度与近似解

②二分法求f(x)=0零点的基本方法

③二分法求f(x)=0零点的基本步骤

 

a

a

a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指数函数y=ax(a>1)(0,+∞)的增长速度

对数函数y=logax(a>1)(0,+∞)的增长速度

幂函数y=xn(n>0)(0,+∞)的增长速度

y=ax(a>1)y=logax (a>1)y=xn(n>0)(0,+∞)的变化比较

 

b

b

b

b

▲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

 

c

c

函数的综合应用

函数的综合应用

 

 d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①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②棱柱、棱锥、棱台的底面、侧棱、侧面、顶点

③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

④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母线、侧面、轴

⑤球的球心、半径、直径

 

a

a

a

a

a

2. 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①与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几何体及其结构特征

②根据条件判断几何体的类型

 

b

b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①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②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a

a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①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三视图的概念

②三视图画法的规则

③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a

b

b

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①斜二测画法的概念

②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③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④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⑤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及相互转化

   

a

b

b

a

b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①表面积与展开图的关系

②柱体、锥体、台体表面积公式

③柱体、锥体、台体体积公式

④柱体、锥体、台体的关系

⑤三棱柱和三棱锥图形的变化关系

 

a

a

a

a

a

2.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a

3.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些简单组合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b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

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

③平面的基本性质,即公理123

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a

a

a

b

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的概念与图形表示

②公理4

③等角定理

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⑤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

 

b

b

b

b

a

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b

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b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

 

b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b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的性质定理

 

c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b

b

b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计算

③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

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a

b

a

b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c

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c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 倾斜角与斜率

①直线的倾斜角及其取值范围

②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③经过点P1(x1, y1),  P2(x2, y2) ( 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b

b

c

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①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②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c

c

直线的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c

c

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②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③平面上两点连线的中点坐标公式

 

b

b

c

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①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等几种形式化为一般式

 

b

c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②根据直线方程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c

b

2.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c

 

c

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平行线距离的求法

 

b

第四章   圆的方程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圆的方程

1. 圆的标准方程

①圆的标准方程

②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c

a

2. 圆的一般方程

①圆的一般方程

②化圆的一般方程为标准方程

③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c

b

b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在已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条件下,求直线或圆的方程

 

b

c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b

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①利用坐标法来解直线与圆的方程

②直线与圆的方程的综合应用

 

c

d

空间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

②三维空间的点的坐标表示

 

a

b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b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任意角和弧度制

1.任意角

①任意角的概念

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③象限角的概念

 

a

b

b

2.弧度制

①弧度制的概念

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③圆弧长公式

 

a

b

a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①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

②判断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符号

③终边相同角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④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b

b

b

a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①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

 

b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π+α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

-α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

π-α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

α的正弦、余弦值的关系

 

b

b

b

b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b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①周期函数的概念

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③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递增区间和递减区间

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a

c

c

c

3.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①正切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②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

③正切函数的图象

 

b

c

b

的图象

1 的图象

①用五点法画出 的图象

的图象间的关系

③函数 振幅、周期

④函数 频率、相位和初相

 

b

b

a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

 

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向量的概念

 

b

  2.向量的几何表示

零向量、单位向量、向量的模的概念

 

b

  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

 

b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①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b

b

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①相反向量的概念

②向量减法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a

b

  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①向量的数乘运算

②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

 

b

b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②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③向量夹角的概念

 

b

a

b

  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①正交分解的概念

②向量的坐标表示

 

a

b

  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

 

b

  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b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投影的关系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

 

b

b

b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①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②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夹角的坐标运算

③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运算

 

b

b

b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简单应用

 

b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简单应用

 

a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

 

b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c

c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c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①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②能把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通过三角变换解决

 

c

b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

②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b

c

2.余弦弦定理

①余弦定理

②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b

c

应用举例

1.应用举例

①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②三角形面积公式

 

b

b

 

第二章   数列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①数列的定义

②数列几种简单表示

③数列的递推公式及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前几项

 

b

a

b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差中项

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b

c

b

a

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②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运算

的关系

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c

c

b

c

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

①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比中项

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b

c

b

a

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

1.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②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运算

③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c

c

c

数列的综合应用

▲数列的综合应用

①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

②数列的综合应用

 

b

d

 

第三章   不等式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不等关系、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

用不等式(组)表示、研究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

b

b

b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三个二次的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a

b

b

c

c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

平面区域、边界、实线、虚线的含义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a

b

a

a

c

▲2.简单的线性规划

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

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a

c

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的背景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

两个正变量的和或积为常数的最值问题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b

 

a

c

c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

命题的概念

 

b

▲2.四种命题

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a

▲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a

b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含义

 

b

▲2.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的含义

 

b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

的含义

 

a

▲2.

的含义

 

a

▲3.

的含义

 

a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的含义

全称命题

 

a

a

▲2.存在量词

存在量词

特称命题

 

a

a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a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

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概念

 

a

▲2.求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b

椭圆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焦点、焦距的概念

 

c

c

b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有关椭圆的计算、证明

③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c

c

d

双曲线

▲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焦点、焦距的概念

 

a

b

b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有关双曲线的计算、证明

 

a

b

抛物线

▲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的概念

 

c

c

c

▲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有关抛物线的计算、证明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c

c

d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单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空间向量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运算律

 

a

b

▲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运算律

共线(平行)向量、共面向量的意义

直线的方向向量

 

b

b

a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空间向量的夹角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意义及其运算律

 

b

b

▲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在简单的问题中选用合适的基底表示其他向量

 

a

a

b

b

▲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向量的长度公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向量夹角公式

 

b

b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空间向量表示空间的点、直线、平面等元素

平面法向量的定义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空间角的计算问题

通过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b

b

b

c

c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