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 (记者 钱红艳)今天2.7万多考生结束“小高考”,我市中华中学把关教师对各门学科试卷进行分析。
关注环保,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卞姗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
过关不难,拿A不易
今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整体不难,试题不偏不怪,知识点覆盖面很广,如客观题考查了宗法制、官营手工业、文人画、五四运动等,主观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英国与工业革命、中国的科技成果等。所选考点皆为学生熟知的、平时反复练习的部分,因此考生普遍认为试卷很平和,没有为难他们。整卷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把握,注重必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试卷布局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客观题难度明显低于二卷的主观题,使得部分学生在主观题上把握不大,因此,要想得A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
试卷分析
1. 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整体结构与近几年相比,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难易题目比例合适,设问间有梯度,所选材料通俗易懂又不落俗套,特别突出课程标准中的主干知识,使学生在考场上感到亲切。如第36题考查秦朝的监察制度是什么?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第38题考查宋元科技对欧洲所起的作用、中国20世纪70年代在农业科技和航天领域的成就等,都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与平时复习和多次模拟考试的知识点大致相同。
2.以材料来创设情境,关注现实
从学生的回忆来看,客观题几乎都采用了材料情境设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主观题也有多处设问让学生依据材料归纳答案,因此,历史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史料有效信息的分析提炼能力在本次试卷得到充分的体现。此外,试卷关注现实,主观题第37题第3问英国伦敦为什么是雾都、第4问英国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直接联系了现实中的雾霾、环保等话题,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能力要求明确,区分度强
从主观题来看,试卷对考生能力要求的立意非常明确。试题时间跨度大,从古至今,如36题从古代的秦朝一直考到近代的中华民国。同时试题跳出专题的限制,如37题从英国政治考到英国经济,同时还跨越中外。考生必须要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才能将知识点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很高。此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科技的创新等特别能区分学生理解能力的主题在本次试卷中都有体现,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同学,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反而认为试卷很有份量。
总之,本次学测历史试卷完全切合《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