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政策四大变化
● 变化1:调整普通高中录取批次,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的民办班志愿调整为第二批录取批次
教育局解读:往年因民办普通高中的民办班放在第一批招生录取,而面上(指分片招生和镇街类招生学校)公办普通高中放在第二批招生,这样使一些本想报考面上公办普通高中而又怕失去就读民办普通高中机会的学生,往往在填报志愿时面临两难。
今年将两类学校放在同一批次,且根据学生的志愿先后顺序进行录取,更能尊重考生志愿的选择。
● 变化2:五大公校扩招本省非莞户籍优秀学生,学位由原来的25名增加到40名
教育局解读:今年5所公办普通高中继续招收少量的本省非莞户籍优秀学生,同时将每所学校招收的人数从5名增加到8名,然后通过填报具体学校志愿的方式择优录取。这样做目的是增加非户籍本省优秀毕业生升入东莞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
● 变化3:体育考试“三选一”项目有变
教育局解读:今年体育与健康考试有两项:200米跑为省定必考项目,另一项为市定项目。其中市定项目是三选一,今年选定的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和一分钟跳绳三项。
这些项目只在今年有效,目的是防止中学体育教学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
● 变化4:民办中职学校主要吸收非莞户籍毕业生
教育局解读:今年东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要招收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约1.35万人,而今年市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位只有1.1万个,因此本省非莞户籍考生就读中职学校任务就只能由民办中职学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