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贵阳中考进入第二天,当天进行了数学和理科综合的考试。考生普遍反映题目难度适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多数学生反映,数学题不是很难,最后一道大题有一定难度,理科综合时间充足,难度和适应性考试基本相同。
数 学
贵阳十八中数学高级教师杨巧玲:
这次考试的题型比较稳定,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础知识。题目难度适中,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题目十分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源于生活、接近生活的学科特性,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能够了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了贵阳市的“三创一办”活动,让学生做题的同时更有参与感。例如第18题计算题,题目是考查三角知识,题目结合了贵阳市停车难的问题,又提出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对两种方案进行讨论,让人备感亲切。
对于考生反映难度较大的最后一题,这题是按照考试标准中7:2:1的难易比例进行出题的,选拔作用十分明显,这道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即强调了学生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又考查了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科综合·物理
贵阳十八中物理教研组老师、一级教师孙强:
翻开今年的中考理综试卷,考生会觉得不少物理试题都有些“面熟”,从题型到分值分布,与往年都没有太大区别。只要吃透教材,同学们拿下70%的“基础题”分数基本不成问题。从整套试题来看,很多题目都紧扣当下的时政热点,贴近我们的生活。如填空题通过禁止在市区鸣笛以减少噪声污染一问,来考查考生对“三创一办”知识的理解;计算题则给出了贵州第一速列车“先锋号”的行驶路程和速度,要求学生计算行车时间。
理科综合·化学
贵阳十八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赵旭彪:
今年的化学试题中一共出现了9幅图,其中有7幅图都来自于课本,充分体现了 “学习不离课本”的特点,同时还着重考查了化学学科中的“见著知微”、识图观察、对比分析等特色。
此外,化学考题的时代气息也很浓厚,贵阳市“创模”活动、中学生营养健康等热点问题都进入了试题。41题的综合实验题,是一道选拔题,重点是拉开学生水平,这道题知识点覆盖面广,由化学现象的发生到检验等一系列的实验,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这次的试卷体现了化学学科“重在课本、关注时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贵阳市课改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基础知识重在课本、初中三年级强调和高中的学习衔接性。提醒同学们,要重视课本,着眼时事,才能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