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6所热门学校高分落榜生约2000人
“预估线到底能不能相信?”在昨天的中招咨询会现场,家长对预估线又爱又怕,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京近几年仅报考南师大附中、金中、一中、中华中学、13中、29中这6所学校的高分落榜生就有约2000人,估分填志愿的中招模式让家长很纠结。
“我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填报志愿失败的例子,考了690多分,比南师大附中的分数线还要高,却因为不敢冲名校保守填志愿,最后上了13中。”焦先生说,孩子初中在13中分校读书,那年他们那个班考得特别好,全班40多个学生均分达到金陵中学分数线,但最后真正进入南师大附中、金中等名校的只有20多个,很多人不敢填高志愿而上了第二层次重点高中的实验班。焦先生说中考的经历对孩子是个很大的伤害,总觉得自己原来可以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学习却因为政策因素没有达成。“不管怎么说我算是过来人了,今天来帮侄子把把关。”
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反映估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太多,一些校长也呼吁现行的志愿填报办法和招生制度必须改革。一名校长说:“估分填报志愿方便学生给自己定位在某一类学校,但却较难填准。实施几年来弊端显现,已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由于南京中招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为争夺生源,每年都出现了各种不良的招生现象:无限制与考生签约;压低预估线加大报考底盘抬高录取分数;向家长提供虚假信息;多达数千人的高分落榜生。
分析
今年第一批次省重点线超过600分
南京市招办主任刘安康分析,今年南京中考的难度系数和去年基本一致,均分应该和去年差不多,但是由于录取批次发生改变,对各个层次学校的分数线产生一定影响。“原来我们都是把四星级高中和三星级高中放在第一批次一起录取,今年首次将四星级高中和三星级高中分在两个批次录取,第一批次中是四星级高中和部分国际高中,第二批次是三星级高中和部分职校,这样一来第一批次省重点线估计会略有上调。”刘安康分析,四星级高中和三星级高中的生源是有差异的,分在两个批次招生后第一批次的分数线理论上是要被抬高,去年的第一批次省重点线是600分,今年应该比600分高。
指标生占掉近千个名额
四星高中分数线可能上扬
今年四星级高中里的29中、13中等学校首次招收指标生,拿出将近1000名的招生计划放在了提前批次的指标生计划里,这样一来四星级高中的整体招生计划变少,刘安康主任分析,四星级高中的分数线会上扬,而13中、29中等招收指标生的学校统招线理论上会提高。不过采访中,29中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却认为今年不会存在分数线提高的现象。“我们的分数线不会因为开始招收指标生而攀升,第一,29中今年第一年开始招收指标生,我们的指标生计划未必能用满,剩余的指标生计划我们将用于招收第一志愿填报29中的考生;第二,许多想报考29中的优秀学生本身已经填报了29中的指标生,就可以通过指标生来录取,这样反而会减轻第一志愿考生的竞争压力。”
建议
四星级高中怎样报志愿?
按估分名次填志愿更准确
“按估分名次填报志愿,可能更为准确!”四星级名校南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现场给家长们中考估分填志愿支招。
首先估分结果要看分数,更要看排名。如果学生认真计算、学校认真组织,估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不同学校估出的分数不好比。因为每个学校组织估分的方法、态度不一样,甚至目的也不一样,有学校希望学生估低、有的学校希望学生估高。同一个学校的分数则具有可比性,因为同一个学校,组织估分的方法是一样的。通过分数看到自己在学校的排名,这个排名对填报志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其次估分填报志愿要看录取人数,更要看达线人数。因为同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每年的中考成绩在全市的总体情况一般是比较稳定的,每一年一个学校能够被某所学校录取的学生人数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以南师大附中为例,要特别注意到达到学校分数线的学生人数要超过被学校录取的学生人数(一般情况下达线人数是录取人数的2 3倍)。
三星级高中怎样报志愿?
选择校风好的学校最关键
排名在一万名之后想上普高的学生,基本上是将目标锁定三星级学校的,而家长们对这些学校最担心的就是校风问题。招生专家提醒,从以往的志愿填报尤其是排名在一万名之后的学生情况来看,一是“注意学校校风的好坏是选择学校的关键”。对于南京市排名在一万名之后的学生来说,他们较难达到本二分数线,且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易受外界影响。学生在初中不好的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矫正,这些学生会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走上歧途。而选择一所校风严谨、管理规范的适合学校,孩子们就容易受到正面的积极影响,学习积极性也高,考取理想的大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二是“注意学校距离的远近不再是选择学校的首选”。普高与初中的“就近入学”不同,除非靠家附近有适合孩子的学校,那么交通便利的学校如有多条公交线路聚集、地铁一、二号线直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三是“注意多到实地考察是选择学校的保证”。志愿填报期间,很多家长会到处跑各高中学校的咨询会,签订协议书。跑咨询会和签协议固然能提供些帮助,但信息多了有时反会形成混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毕竟不定期地多到学校去转转,多听听初中同学中已上该校的学生、家长评价以及周边居民对学校的评价,才能保证自己的选择不会错。
作者:刘颖/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