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山西中考 - 正文

 
2010年山西太原中考政策6月23日起填报志愿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0-6-3 22:41:37 【字体:小 大】
2010年山西太原中考政策6月23日起填报志愿

   (据山西新闻网 05月21日)

    包括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安排意见

    1 10类考生可得加分照顾

    市教育局规定,对享受照顾政策的学生,要严格审查,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公示学生名单、项目和照顾分值,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具备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的申报、审查、验证、公示等工作在5月20日前结束。公示结束后,学校、招生考试管理部门不再接受考生申请。

    另外,今年起,中考不再开具考生民族身份证明,考生民族成份的确认,按照考生本人所填报的民族成份与考生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内容相一致的认定办法执行。

    烈士子女交验烈士证、省民政厅的证明,可降低20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因公牺牲军人、人民警察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含残疾人民警察)子女,交验民政部颁发的《残疾证》和省军区、省公安厅的证明,可降低10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交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的证明,可降低20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交验省侨务办公室的证明,可降低15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台湾省籍考生交验省对台办公室的证明,可降低5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5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省一等奖(获奖证书盖有“山西省中小学竞赛活动管理专用章”)的优胜者,交验其获奖证书和证书复印件,并填写有关获奖登记表,可降低5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时间截至2010年4月30日)参加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健美操项目比赛,获省单项前六名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交验其获奖证书、证书复印件,并填写有关获奖登记表,可降低10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父母双方及子女均属农村户口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考生,交验《户口簿》和县(市、区)计生部门颁发的独生子女证,报考本县(市、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时,可降低10分以内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符合本条照顾条件的各县(市、区)考生,可报考的普通高中学校分别为:

    娄烦县户籍考生:娄烦中学。阳曲县户籍考生:阳曲一中。清徐县户籍考生:清徐中学和徐沟中学。古交市户籍考生:古交一中和古交二高。小店区户籍考生:小店一中。尖草坪区户籍考生:尖草坪一中。万柏林区户籍考生:太原二十中。迎泽区户籍考生:太原五十二中。杏花岭区户籍考生:太原五十三中。晋源区户籍考生:晋源实验中学。

    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市级体育运动会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 中考满分为690分

    全市统考科目及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听力考试占20分)各120分,理科综合150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文科综合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各75分),体育30分,总分为690分。

    6月20日8∶30—11∶00 语文,15∶00—17∶30理科综合 (物理、化学)。6月21日8∶30—10∶30数学,15∶00—17∶30文科综合 (历史15∶00—16∶10,思想政治16∶20—17∶30)。6月22日8∶30—10∶30外语(含听力)。

    全市外语听力考试采取播放录音带的办法。开始播放的时间统一定为6月22日上午8∶30,不得提前或推迟,录音带播放一次。每个考点考场,必须保证考场内所有考生都能清晰地听到播放内容。

    3 思想政治为开卷考试

    今年,文科综合中的“思想政治”为开卷考试,“历史”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考生只可以携带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实行闭卷考试。

    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需填涂《机读答题卡》,外语听力测试和笔答考试同场进行。考试过程中禁止携带使用计算器。

    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测试作为考查科目,由学校自行组织进行。体育(学生日常锻炼、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地方和校本课程等作为校内组织的考试或考查科目,由学校组织实施。以上考试、考查成绩以及初二年级地理、生物学科考试,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档案。初二年级地理、生物学科考试工作由市统一命题、统一时间,各学校组织进行。

    4 报定向生有三个条件

    市教育局规定,报定向生志愿的考生要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给本校的定向生计划填报,须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初一正式分配到本校,且初中三年在本校就读、综合素质评定全部达到A等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方可报考。

    普通高中招收的免试推荐保送生不再参加初中学业考试,不再填报志愿,不再参加中考录取。

    户籍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和娄烦县的考生除可报考本县(市)高中学校外,还可报考太原成成中学、太原五中、省实验中学、山大附中、太原四十八中、太原第三实验中学、太原进山中学爱物班。

    5 外地考生凭“四证”报考

    今年,需要在太原市市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就读的符合“四证”(居住证或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或学校证明,家长用工合同或营业执照)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报考太原二中、太大附中、十一中、十三中、十六中、十九中、二十中、二十一中、二十四中、二十七中、二十九中、三十中、综合高中、外语科技中学、四十九中、五十二中、五十三中、五十四中、五十五中、五十六中、五十七中、五十八中、五十九中、六十中、六十一中、六十二中、六十三中、六十四中、六十五中、六十六中、六十七中、中北附中和全部民办高中、职业高中、县(市、区)高中。在录取分数、收费等方面与太原市户籍考生同等对待。

    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且2008年山西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太原市使用的教材与其他地区不同,外地来并务工人员子女应慎重选择在我市就读普通高中。

    考生报考师范、幼师和特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不受限制。

    6 6月23日起填报志愿

    今年太原市中考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3—27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按照《报考指南》公布的招生计划、学校、专业、生源、学校编号及有关政策规定选报。

    考生在《太原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生志愿登记表》和《太原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机读志愿卡》上所填写(涂)志愿必须一致。志愿一经填报,不准更改,如出现差异以考生电子档案为准。

    太原市考生报考“爱物生”,必须是低保户家庭(须交验相关证件或证明)中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报考资格由招生学校审查。

    7 录取依据:成绩加表现

    太原市中考录取采用成绩加表现的方式,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依据考生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进行录取,坚持德、智、体全面评价,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高一年级招生班容量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依次录取,一次招满。普通高中招生必须严格执行“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

    定向生招生在各招生学校统招录取分数线下50分内,严格按各初中学校分配的定向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且考生成绩不得低于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定向生成绩如达到统招生分数线,按照统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按学校、类别、专项使用,不得混用。“公参民”学校招生计划的50%按照考生志愿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50%由学校自主择优录取。

    同时享受两项以上(含两项)照顾分数的按最高一项照顾分计算,不累计。任何学校不得录取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考生。往届初中毕业生与应届初中毕业生执行同一录取标准。

    8 同等条件录取有优先

    普通高中实行分段录取(每5分为一个分数段),在本分数段内按照志愿顺序投档;报考志愿、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定优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相同时,优先录取语、数、外成绩优秀的考生。

    普通高中录取顺序是:①太原外国语学校、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两所学校的法、德、俄、日等小语种录取;②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③普通高中学校(统招生、定向生、择校生)录取。

    报考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类的考生,在初中学业考试文化课成绩达线后,根据考生报考志愿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如考生报考志愿、专业成绩相同,根据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办法,确保完成招生计划,招生结束(10月30日前)后须在招生部门办理相关录取手续,方可进行学籍备案。

    (以上所有刊登内容以太原市教育局公布的政策为准,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王冠兴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2010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排行榜
·15所中国一流大学最优秀本科专业
·2010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排行榜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
·最新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7月12日)
·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排行榜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各省中考北京中考   上海中考   湖南中考   四川中考   贵州中考   湖北中考   宁夏中考   青海中考   河北中考   河南中考中招   江苏中考   浙江中考
云南中考   江西中考   广西中考   广东中考   黑龙江中考   新疆中考   山西中考   陕西中考   重庆中考   甘肃中考   内蒙古中考   辽宁中考
山东中考   安徽中考   海南中考   天津中考   吉林中考   西藏中考   新疆内高班
福建中考厦门中考   福州中考   泉州中考   宁德中考   莆田中考   漳州中考   三明中考   龙岩中考   南平中考   福建中考
成绩查询
简章考纲
报考指南
真题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
初招
满分作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学业水平   黑龙江省   湖南学业水平   山东学业水平   安徽学业水平
福建会考
小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