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品篇
尊重个性思维 彰显学科特色
温州市中考社会·思品命题组
一、思想性渗透,有德育点
试卷坚持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和自身健康成长。如第4题以《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选择王某醉酒驾车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处罚的案例,渗透法制教育;第6题以校园安全为背景,以消防演习为话题,渗透珍视生命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第25题以温州农村巨变为素材,感受温州人自主创业精神,突出乡情教育。
二、时代性突出,有新鲜点
试题时代性鲜明,选材不回避社会热点,材料和设问之间融为一体,设问清楚明白,逻辑分明,有梯度。玉树地震、西南旱灾、上海世博会、平安校园建设、“地沟油”事件等时政热点均在试题里得以体现,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如第24题通过漫画揭示商家不法行为,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通过科技让“地沟油”变废为宝的事例,让学生谈启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生活性隐现,有亲近点
试题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触动学生心灵。通过答题,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第15题让学生结合“百家争鸣”的知识,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关联,试题清新活泼,别有风味。又如第23题,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喜闻乐见的QQ聊天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有话可说,让答题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综合性明显,有兼容点
试题既有社会、思品学科内的综合,也有社会、思品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不留痕迹,浑然一体。如第21题以西南旱灾为背景,既考查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涉及环境保护意识,体现了社会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又如第10-13题,以玉树地震作为命题背景,既考查了经纬度知识,也涉及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更是结合了国情教育。此外还有第26题,以历届世博会主题作为命题背景,试题综合了工业革命成就、可持续发展意识、人口问题,同时也联系了思品学科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五、独特性凸显,有创意点
试题切入点独特,视点新颖,创意鲜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第22题,以蒋介石的活动为线索,以三个小标题统率材料,考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关知识,问题设置允许学生以多元视角与辩证观点看待历史现象,要求历史教学具有求真去伪的智慧性、立场观点的辩证性、求同存异的包容性。试题引用了《全球通史》等著作中诸多史料,体现“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求真精神”。
综上所述,今年的社会思品试卷难度适中,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开放题设置合理,既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试题立意高远、内容切近实际;语言表述严谨,舆论导向正确;版面清新活泼,呈现方式多样。相信这对今后的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