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开放是不够的
——由孝感市2012年中考语文第22题的答案想到的
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试题呈现】:
22.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6分)
雪的启示
(1)风,刺骨的寒冷,夹杂着朵朵花瓣般的雪花,发出簌簌声响。白色的晶莹的雪花,(带着我小小的困惑和迷茫,飘然下着)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画出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像突然出现一颗美丽的星子,划过我心中的夜空,使我豁然明朗起来。
(小小的我,希望自己能特立独行,固执地想着挣脱别人的羁绊,自以为是地以自己单薄的力量,告诉别人我的事情我做主。现在想想,那时实在太“聪明”了!居然就如此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能容忍他人哪怕一点点的不同意见,性格张扬,充满霸气。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心情越来越纠结,我的周围全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2)落雪就这样在一片沙沙的声响中飘然而下,地上全白了。不沾一丝杂质的白,风吹呀吹,雪花跳起了自己的舞蹈,悄无声息地落在雪地上。虽然他们在空中漂浮不定,可一旦飘落到大地,就有了自己的归宿。(而我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呢?我有点茫然了。)
(3)极度焦躁中,郁闷的我抓起一把雪,恶狠狠地掷向墙壁。咔嚓!雪团炸开了,落入茫茫的雪野中,碎雪也溶了进去。蓦然,我低头发现溅上雪团的地方却分不清哪是雪团,哪是雪地。就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了。雪花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落在何处,都会有一个地方接纳它,给它留一个位置。而我呢? 内(4)那一年,雪下得好大,我在雪中,听那沙沙的雪声,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自己成了“唯独”被人冷落的“丑小鸭”,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人际交往的路障。
(5)去年,一年无雪……
(6)今年,又到瓢雪时,我记下自己的思绪,也算是对往事的回忆,并告诉自己,冬雪是美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融入环境,悦纳他人。 (我坚信所有有着积极心态的的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里不是感到陌生而是发现新的美丽的风景.)本文来自中考试题网
22.读了该文后,你认为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自选角度写出两点,并作分析;(4分)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指出一处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参考答案】
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修改意见:(1)文章第三段的“极度焦躁”“郁闷”的心理变化来得突然,前面缺少铺垫,应在前文相关地方插入描写或说明自己心情急躁、郁闷的文字。 (2)第①段末句与后文“焦躁”“郁闷”心情变化相矛盾,应删去“我的世界好像……豁然明朗起来”一句。 谢谢访问ZhongKaoShiti.net
(任意指出一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即可,指出问题1分,提出修改意见1分)
【问题分析】
选文原题为《如星子划过夜空》,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2012年第4期。为了让学生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命题者对原文进行了删改,括号里是文章原有的后来被删掉的部分,划线的句子是进行了改写的部分。从设问的角度来看,问题和答案是开放的,并非唯一。
还原文章的真实面貌,不难发现本文的问题所在。本文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回忆式文章,通过记叙“我”在大雪中偶然的一次砸雪活动,表明自己的确从那次活动中受到了启发,从而完成心理上的郁闷到心理上的快乐的转变。删掉(1)(2)段之间的文字和这两段内括号里的句子,使得文章第三段的“极度焦躁”“郁闷”的心理变化来得突然,缺少铺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也是选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参考答案(1)说得非常清楚。此外,对文章存在的问题,命题者还提供了另外一个答案:第①段末句与后文“焦躁”“郁闷”心情变化相矛盾,应删去“我的世界好像……豁然明朗起来”一句。这一答案看似有理,实则使文章结构和条理显得模糊。第(1)段中括号内的句子,设置悬念,交代了自己的 “困惑和迷茫”,与第3段的“焦躁”“郁闷”的情绪相一致,也为写 “我”看到雪花后豁然开朗做铺垫,删去它,明显的是问题设置的需要,但删去第(1)段最后一个句子,使得首段失去了总领全文,引出回忆的功能,从而将记叙的顺序改变成纯粹的顺叙,给人的感觉是前面三个段落的内容都是在写今年下雪的情景,因为删去该句后,第(2)段首句“落雪就这样在一片沙沙的声响中飘然而下”与上文在时间上的衔接非常紧密,加之画波浪线中表明时间的词语被删去,看不出内容与“那一年”有何关联, 使得结尾部分“那一年”的内容缺少依托,也使得末段“也算是对往事的回忆”缺少落脚点,导致首尾失衡,缺少照应,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局面.再者,删去这个句子,不能体现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得文章显得平淡、呆板。这,可能是命题者始料未及的。但不管怎么说,命题者试图从多样和开放的角度设计问题,制定答案,为学生的思考和解答提供自由的空间,理念是先进的,办法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几点感想】
文段修改,虽然近几年逐渐从各地中考试题中悄然隐身,但孝感的中考却一直秉承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形成的传统,坚持作文修改考查不动摇,这份坚守令人感动。它对促进我市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虽然在文章的鉴赏方面保持了开放的特色,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设计也逐步走向多元,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突出的表现在:经过十多年的考查,这类试题考点越来越窄,绝大部分考点差不多都已涉及;选材面不广,训练和考试大多选择中考满分作文,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习作,脱离实际,导致解答的难度加大;加之研究不深,设问不周,导致答案不够严密,删改后使文章变味、变调,特别是明显的斧斫痕迹常常使得文章显得生硬,缺乏灵气,影响训练和考试效果。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像选文这样人为地将它进行肢解,使标题和内容失去原有的神采和韵味,甚至使文章出现纰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文章即使通过修改也难以接近和达到原有的水准,更不必说有所超越了,这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修改能力的宗旨是相悖的。
因此,提高作文修改命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思想上重视,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在立足实践,着眼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多样和开放的特色。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真正使作文修改试题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还必须花大力气,做有心人,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实际的,真正来自于学生中间的问题较明显的病文,这样显得自然亲切,能唤起学生的认同感;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实际,切实针对他们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来进行设计,有利于问题的校正与解决;要认真研读文章,吃透原文,尊重原作的表达意图,保持原有的写作特色,力争使修改后的文章不走样或者更上一层楼;全盘规划,恰当安排考点序列,杜绝考点重复或者是为出题而出题,简单的根据文章内容确定考点的做法,使得命题科学有序,避免随意性,实现考与学、教与学的双赢。